【旺角行人專用區】菜街曲終人散 表演者盼政府完善街頭表演規管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經歷18年興衰變幻的旺角行人專用區昨日(29日)是最後一個表演夜,吸引逾千名市民及遊客聚集,令西洋菜南街變得水泄不通。有表演者對「殺街」感不捨,但面對這個表演舞台噪音滋擾問題,有表演者期望政府把「菜街」推倒重來,制定更完善制度規管街頭表演。

菜街最後一夜,歌迷與表演者難離難捨,以歡呼聲告別回憶。(資料圖片 / 李澤彤攝)

隨著大媽團近年進駐旺角行人專用區,每逢週末噪音聲浪不斷。昨日是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最後一夜,街頭藝人蘇春就今早(30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沒有重返舊地懷緬,坦言自2010年目睹不同表演者進駐「菜街」,出現霸位、不願意分享空間等心態,他才無奈離開旺角,尋找其他公共空間。他期待,政府把行人專用區推倒重來,完善街頭表演規管制度。

好戲量創團藝術總監楊秉基認為,從前「菜街」表演者很有默契,不需要明文規定也會互相尊重,但近年發現有些表演者早於上午8時霸位,而且分工仔細,打賞分配分明,且不願意與其他表演者對話溝通。

街頭表演者望政府設立完善發牌制度

「殺街」過後,本港街頭文化何去何從?楊秉基認為西九文化區受官僚制度所限,每次申請表演場地都要提交安全報告,列出在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應變措施,令表演者感到疲累,故支持政府訂下發牌制度及設文化街,但申請門檻必須要低。他解釋,藝術難以界定何謂專業,「不是讀過演藝學院就叫專業、高質」,認為持牌者必須懂得自行管理噪音、阻塞問題,不要滋擾途人。

蘇春就則希望政府仿效英國,由市民、街頭藝人及藝術界權威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並設立完善發牌制度,但最理想做法還是盡快設立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