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否認為大灣區鋪路 指擴東大嶼發展 以追趕房屋供應

撰文:周峻峯
出版:更新:

政治早前展開土地大辯論諮詢,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當中包括較為爭議的發展東大嶼都會方案,團結香港基金擬建議政府,分別於大嶼山東部及香港島中間水域興建兩個大型人工島,佔地約2,200公頃,有團體關注發展或影響該水域的生態和中華白海豚的安危。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葉文祺今早(8日)在電台節目時表示,對於有人質疑計劃是否為服務大灣區而設,他不回應有關說法,是計劃不是陰謀論,強調基金出發點有兩個,其一是想市民日後「住得好啲、鬆啲、大啲」,其二是如技術上可行,東大嶼應擴大發展範圍,以追趕不停落後的房屋供應形勢。

總幹事鄭李錦芬稱不擔心計劃成另一悲情城市。(張浩維攝)

擴大東大嶼發展非陰謀論 想市民「住大啲」

葉文祺承認,東大嶼是一個策略性地點,連接大灣區是其中一個好處,但基金會並非陰謀論,解釋兩個出發點包括,在技術上可行情況下,擴大東大嶼應發展範圍,以追趕不停落後的房屋供應形勢;又指,過去本港房屋及土地的發展規模均是比較小的選擇,如同基金會報告中的口號,望「跳出框框」,扭轉過去不停落後的房屋供應形勢。

基金提發展約2,200公頃東大嶼 絕非開天殺價

他坦言,政府預計發展兩個大型人工島約1,000公頃,但沒預計考慮市民可以「住大啲」,亦曾有政府人士承認是低估,而本港過去30年共有9個新市鎮建成,如要增求多3個沙田的土地面積,基金提出發展佔地約2,200公頃的東大嶼,絕對不是開天殺價。

團結香港基金倡議東大嶼山填海面積增一倍。(團結香港基金網站圖片)

發展不太影響該區域生態 七成單位預留興建公營房屋

奧雅納集團助理董事陳禮仁則表示,東大嶼兩個人工島發展位置理想,在大嶼山以外,距離香港島西約5公里,參考政府建議發展的基礎下,及綜觀該海域的生態情況,初步是可以擴大去做,海堤邊的樓宇可以階梯式發展,減少對原有景觀的影響。他保守估算,日後地價約1,300元一呎,但不應以實數去說,因十年後落實變化仍有很大變數。

葉文祺補充,基金會建議人工島的填海發展形狀奇怪、彎彎曲曲,原因是希望不會碰到周邊具生態價值的島嶼,預留200至300米作緩衝,減低對生態環境影響,亦將會參考新市鎮,可興建25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建議當中七成住宅單位用作興建公營房屋,約兩成土地為工商業發展,餘下則作醫院、學校、球場等社區設施。

任憲邦估算,東大嶼都會投資成本達4,600億元,將是本港歷史上最昂貴的基礎設施項目。(勞敏儀攝)

計劃可供25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 環團批造價過高實際可容納人口未如預期

團結香港基金日前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就《香港2030+》提出的「東大嶼山都會計劃」擴大,於大嶼山東部與香港島中間水域,填海2,200公頃興建大型人工島,預計可興建25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建議當中七成住宅單位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並最快於2029年完成首階段工程,以長遠解決房屋短缺問題;而計劃填海地帶,遠離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主要棲息地,基金擬建議採用免挖掘填海技術,並於高生態價值地點,如交椅洲、喜靈洲、坪洲等地之間設立200米的緩衝區。

不過,有環保團體及民間團體質疑,單在香港島以西的交椅州及喜靈州附近填海約1,000公頃興建人工島,便需要1千多億元,再加上其他基建設施,按比例及通脹率後計算,預計項目總成本達4,605億元。民間土地資源專家組成員任憲邦批評,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誇大東大嶼都會可容納100萬人口,高於政府預計的7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