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提高港人生育率 官辦Speed Dating有得諗?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12日)發表網誌,表示社會近日關注本港生育率低,所以希望幫助那些希望生兒育女的夫妻,減輕育兒壓力,營造有利生育的大環境。不過他亦承認,「生育」並不是單單勞福局可以處理到的議題。
在現代社會,普遍發達地區都要面對民眾遲婚不婚、生育率低,以至整體人口老化等問題,其中亞洲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尤為嚴重,香港亦有住屋、工作環境等等狀況,以致市民生育意願不大。港府十多年前起也檢討過人口政策,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曾領導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並發表報告,但至今還是沒有太大進展,而住屋問題仍在持續惡化中。
其實,近年不少國家政府都「改變策略」用「奇招」,主動用政策介入幫助單身男女配對,為他們踏出第一步,從「源頭」入手。新加坡政府甚至主動舉辦活動,幫助男女約會,政府幫忙結帳,被戲稱為「單身狗福音」。
適逢七夕臨近,或許香港政府是時候考慮這方面的政策配合,為香港單身男女先架起一座「鵲橋」?

羅致光指,未來勞福局政策重點之一是要幫助那些希望生兒育女的夫妻,減輕育兒壓力。(資料圖片)

亞洲發達經濟體生育率普遍低 香港「有可能」包尾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成本高、太過忙碌、樓價貴,民眾欠缺時間和空間認識另一半和經營感情,遲婚不婚,生育意欲偏低,是各地社會的通病。伴隨而來的,自然是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整體人口萎縮。在亞洲的發達經濟體,情況更為明顯。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世界概況》數字,提到香港生育率在224個地區中排行尾四,2017年香港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19名子女,台灣為1.13名,澳門為0.95,新加坡則為0.83;而羅致光引述的當地官方統計數字,則是香港1.126,台灣1.125,澳門1.019,新加坡1.16(見下表)。但羅致光進一步指出,如果扣除外傭及「單非」母親數字,香港本地人生育率有可能更低甚至包尾。

相對生育率,有另一組數字同樣值得關注,就是婚姻。據政府統計處上月底出版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去年從未結婚的15歲以上女性比率達28%,男性則達32.6%,雖各自比前年微跌0.5%,但仍屬偏高,換算即為194.35萬人左右,扣除外傭後則約為186.26萬人;而統計處年初發表的香港人結婚及離婚趨勢報告,則表明「近年男性及女性遲婚或不結婚的情況愈趨普遍」,首次結婚年齡亦由1991年至2016年不斷推遲。

羅致光引用數據,顯示香港生育率處於低位。(羅致光網誌截圖)

港府曾檢討人口政策

結婚行為對家庭組成、生育計劃及整體社會結構有極大影響,而姑勿論哪一方的數字準確,港人結婚生育意願下降、人口老化都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特區政府自2002年起,作過一系列人口政策檢討,其中在2003年發表《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政府再於2007年成立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主持,同年6月發表報告;林鄭月娥2012年接任後亦主理相關事宜,政府經諮詢後,在2015年初再發表《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

綜合以上3份報告,政府就改善人口問題提出大量建議,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四個主要方向:(1) 活化現有人口,包括增加職業培訓及鼓勵老年人口就業等;(2) 家庭友善政策,協助在職夫婦兼顧家庭和工作;(3) 提供財政誘因鼓勵生育;(4) 吸引外來人才。

林鄭月娥曾領導人口督導委員會。(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鼓勵生育重要 但「首先你要有……」

然而,上述建議未有觸及其中一個影響生育率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增加「潛在供應」,即促使單身男女配對,進而脫單結婚。如果連另一半都未有,促進生育自然一切免談。

其實,不同地區的政府一向都有利用稅務等的誘因,鼓勵民眾結婚,但一般而言效果有限。由「官方贊助」的相親,是一個相對新的概念,因為始終婚戀、生育,某程度上是很個人的決定。然而問題放著不管,長此下去必定影響整個社會結構,所以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地政府就主動出手,嘗試介入尋找突破口。

加上,年輕男女遲婚不婚,除了工作或經濟因素,社會因素也很重要,始終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離,欠缺足夠機會讓這些人互相認識。網上交友則陷阱處處,質素稍有保證的平台價格就會較貴。由官方出資提供一個廉價、可靠的平台,有其現實作用。

生育率低是現代社會普遍問題,在亞洲地區包括香港尤為明顯。(視覺中國)

星洲政府主動出資 助單身男女約會

新加坡家庭及社會發展部(MSFD)下設的組織「社會發展網絡」(Social Development Network,SDN),專門服務單身群體,每年和不同的交友平台合作舉行「相親節」活動,設各式各樣的相親活動,如餐飲課程、遠足郊遊等,助不同興趣的男女互相認識,SDN會先行審查參加者。至於約會費用可向政府報銷,最多可補貼一半,名副其實「送錢幫人約會」。

日本政府則更多元化,政府除恆常發放宣傳片段,推廣結婚生子的好處外,政府在2014年起更在生育津貼開支預算中,增加一項被稱為「催婚費」的經費,主力協助地方政府舉辦相親活動;南韓保健福祉部則由2010年起,舉辦多次全國性的大型相親活動,協助各地單身男女認識。

當然任何平台都不會「包生仔」,政府主動介入相親活動效果未必有保證,而參照上述國家的經驗,活動一般都毀譽參半。況且亞洲人相對之下表達情感較含蓄,原應很溫馨浪漫的相親活動沾染了官方色彩,或會給人很奇怪的感覺,稍一不慎政府更容易惹來「多管閒事」的指控。不過政府至起碼有踏出第一步,甘當「紅娘」,先為單身者提供認識的機會,總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新加坡政府為撮合單身男女,「主動出擊」辦活動並資助他們約會。(SDN網站圖片)

政府助人「脫單」重要 改善住屋、工作環境更重要

當然自己脫單也好,政府牽頭也好,其實也只是眾多的「招數」之一,社會大環境才是「內功」修為所在,二者缺一不可。人口政策是個牽涉極廣範疇的議題,一個「有利生育」的社會環境,從來是環環相扣,由住屋、勞工政策、社會文化等等,全部都有關係。只要社會其中一個政策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從根本打擊市民的結婚生育意願。

以香港目前狀況,一般打工仔花盡積蓄付首期,換來的可能只是個兩百多呎劏盤,連張嬰兒床都未必放到;標準工時立法遙遙無期,加個假期商界也「鬼殺咁嘈」,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更公開表示侍產假「一天都不應該有」。面對居住環境愈來愈窄、貪得無厭的商界,試問港人又怎會敢多生小朋友呢?

政府早前將增加侍產假至5日的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羅致光在這個時候忽然提起鼓勵生育,相信其中一個目的也是想「曲線」游說立法會盡快通過方案。但他以至整個政府都需要明白,鼓勵生育並非說幾句口號就可以達成,而是要政府從各個方面改善社會環境,令香港變成一個宜居城市,再加上一些「突破常規」的政策輔助,例如出資助人脫單,方可真正鼓勵市民結婚生育。

在部分亞洲國家,政府會出資幫助撮合單身男女。(《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