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四大學會:可供發展土地不足 應多管齊下開發土地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將於9月底結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撰寫報告,年底前提交政府。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今(22日)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強調未來30年的土地供應短缺 ,並缺乏「熟地」儲備。
四會認為,香港應有長遠而清晰的土地儲備策略,以滿足未來的土地需求,又稱未來難靠數個選項解決問題,必須要以開放態度考慮各選項。

四大學會認為,香港應有長遠而清晰的土地儲備策略,以滿足未來的土地需求。(王潔恩攝)

未來土地供應短缺 缺乏可供開發土地

四大學會指出,根據《香港2030+》預測,本港未來30年的所需土地,尚欠最少1,200公頃土地。他們又指,香港過去20年無大規模開發土地,填海面積更較過去大減8成,「熟地」供應更不足。

他們解釋,根據《長遠房屋策略》,目前覓得的土地只限於未來10年興建23.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遠落後於目標28萬個單位,加上不少土地為「生地」,即未經開發,不可直接建屋的農地及荒地,故發展前要通過冗長的法定諮詢等,發展年期料需11至14年,預計未來落成量會更少。

他們指出,未來因應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人口結構老化等,將增加對土地資源的基本需求,故香港需增強可供開發土地的供應。

應建立土地儲備 不應排除任何方案

四會認為,香港應有長遠而清晰的土地儲備策略,以滿足未來的土地需求,並可根據市場情況提供穩定的土地供應。

他們又指,香港開放型性的經濟結構及投資環境易受到外圍政治經濟波動衝 擊,故政府需要有足夠土地儲備,才能配合適當的需求管理措施。他們又指,有關土地儲備策略應是全面及持續的,以滿足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土地需求。 

他們又指,根據四會多年來的專業經驗,按香港的法定諮詢及審核機制,要創造或改造形成可供開發的土地,每種土地都具限制及不確定因素,開發建設過程所需要時間及結果難以預料,故應以開放及務實態度考慮各種造地策略,並以以宜居城市為目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