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數目創新低 觀鳥會推算全港跌至25萬隻 料與乾旱天氣有關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麻雀隨街可見,是本港最常見的鳥類之一。香港觀鳥會最新的「全港麻雀普查」發現,樹麻雀比過去兩年減少約一成半,估計與今年春天陽光充沛及較乾旱的天氣有關,以致未能誘發樹麻雀的繁殖行為,令幼鳥未能如過去般於5月成長及離巢,極端天氣也影響其食物供應。
普查又指,樹麻雀仍喜歡居住在建築密度較高的地區,例如深水埗、屯門及油尖旺區,為其提供不少築巢的空間,例如排水管道、外牆結構及冷氣機底,有86%的鳥巢都築在人工建築物上。

香港觀鳥會最新的「全港麻雀普查」發現,樹麻雀比過去兩年減少約一成半。(盧翊銘攝)

香港觀鳥會連續三年進行「全港麻雀普查」,今年有超過260名市民參與5月共4天的普查,普查路線覆蓋全港18區,共78條,每條長約1公里,共記錄3843隻樹麻雀。最新估算顯示,香港現時約有25萬隻樹麻雀,較去年5月的約30萬隻,下跌5萬隻,而在78條普查路線中,逾7成路線(則57條)所錄得的麻雀數量均比過去兩年少。

觀鳥會指,持續乾旱天氣,或致樹麻雀築巢育雛延遲。根據香港天文台紀錄,本港在今年1月至5月期間累積雨量是有紀錄以來第二低,在5月更只錄得57.5毫米雨量,不足正常值304.7毫米的20%。

+2
香港觀鳥會連續三年進行「全港麻雀普查」,最新估算顯示,香港現時約有25萬隻樹麻雀,少於去年5月的約30萬隻,(勞敏儀攝)

乾旱春天未能誘發樹麻雀的繁殖行為

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解釋,樹麻雀一般於3、4月開始求偶及營巢,幼鳥於5月(即普查月)時已成長及離開鳥巢,而今年首5個月雨量極少,異常乾旱的春天有機會未能誘發樹麻雀的繁殖行為,令幼鳥未能如過去般,於5月成長及離巢,成鳥亦因此需要留在鳥巢育雛。

此外,彭俊超指,雖然樹麻雀已適應城市生活,但天氣變化或小型旱災仍可以對牠們有很大影響,例如可能影響樹麻雀的食物如昆蟲、種子等供應,部分較弱的樹麻雀有機會未能適應這些轉變而死亡。

樹麻雀居住在建築密度較高的地區如:深水埗

彭俊超表示,普查發現樹麻雀仍喜歡居住在建築密度較高的地區,例如深水埗、屯門及油尖旺區,為其提供不少築巢的空間,例如排水管道、外牆結構及冷氣機底,有86%的鳥巢都築在人工建築物上。

他又指,樹麻雀數量減少是否形成趨勢仍言之尚早,但今年數量下跌幅度不算少,而本港有關常見鳥調查不多,其數量多寡容易被忽略,並補充指麻雀數量反映社會生態友善政策,例如公園噴灑太多殺蟲水,影響麻雀覓食,故認為有必要做持續監察。

香港樹麻雀數目
年份 每平方公里數目 全港數目
2018 1129 252,287
2017 1355 305,044
2016 1,434 322,796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

彭俊超認為,異常乾旱的春天有機會未能誘發樹麻雀的繁殖行為,令幼鳥未能於普查期間成長及離巢,故市民記錄的數量減少。(勞敏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