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唐樓遭挖空地基僭建商舖 屋宇署拖延6年始檢控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本港近日接連發生塌樓事件,令屋宇結構問題再度惹起關注!中環伊利近街一幢建於半山斜坡、樓齡逾53年的唐樓,地基早年被挖空並改建成兩間商舖出租。該廈業主立案法團早於6年前擔心僭建問題危害大樓結構,向屋宇署等多個部門投訴,惟拉鋸至今當局仍未有跟進行動。有關注團體批評當局「慢半拍」,於鬧市埋下塌樓炸彈。
屋宇署回應查詢時指,近日曾視察該僭建個案,並已就個案展開檢控程序。

地基部分原不應設有門口及窗戶,惟現已被劃分成兩個舖位,並出租予兩間地產代理行。(林振東攝)

中環伊利近街40號唐樓,建於1963年,樓齡已有53年。該廈地下為商舖,1至5樓屬住宅樓層,屬一梯兩伙設計,合共10個單位。由於舊樓一般沒有打樁,大廈又建於斜坡之上,故主要依靠後排的基座以支撐整幢樓宇,結構屬於淺層地基(Footings)及帶橫樑(strap beams)。而該基座又可劃分為前、後兩部分,佔全幢大樓的十二分之一地權,早於80年代以合共85萬元易手。惟及後該地基及帶橫樑被拆去,並挖空改建為兩間商舖出租,現時租客為地產代理。

大廈內部出現裂痕。(業主立案法團提供)

自2010年起,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先後多次向屋宇署投訴地牢僭建問題,而屋宇署亦曾向地牢業主發出清拆令及維修令,甚至宣布有關建築物已屆危險,惟僭建問題一直未解決,署方亦未有執法。此外,屋宇署於2014年向業主立安法團發出的信件亦透露,「大廈地牢的石屎牆內注入泥土作為穩住地基的重量,有關牆壁不設門口或窗戶,地牢部分並不存在樓面面積可供使用。」縱然地基已被確定違法,拉鋸至今近六年,當局仍未有跟進行動。

法團主席Sharif Khan指,除了僭建問題影響樓宇結構,租用僭建地牢的地產代理亦佔用物業外牆,令法團減少了廣告收益用作復修樓宇,估計涉及每月10萬元收入。他於過去3年先後向屋宇署、申訴專員及地產代理監管局投訴,惟均不獲受理或被拖延處理。

伊利近街40號於2014年曾進行大廈外牆翻新,惟物業的內部時有漏水、裂痕及石屎剝落問題。(林振東攝)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指,中半山一帶屬於地質敏感的區域,因舊樓一般採用淺樁或淺地基,故每當區內有新物業動工及進行打樁時,區內舊樓便會出現裂痕,甚至沉降的問題。而上述伊利近街40號因內部地基結構受損,且位置又處於行人扶手電梯旁,周邊人流如鯽,故若然倒塌,造成的損害風險更高。

川喬物業代理董事吳建川表示,是循正常合法途徑租用此地方,有簽正式租約。(李彤攝)

違規地牢租客:循合法途徑租用
租用其中一個地牢僭建商舖的川喬物業代理董事吳建川指,自己是循正常合法途徑租用此地方,有簽正式租約,租約尚餘3年才屆滿。由於屋宇署曾發出清拆令,他坦言擔心情況,又稱曾受法團滋擾,例如被拒絕於大廈外牆安裝冷氣等。

屋宇署回覆查詢時指出,於2010年9月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4(1)條,向伊利近街40號地庫業主發出清拆令,着令拆除僭建物,其後有關業主已委任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跟進,而有關認可人士曾提交相關文件,澄清有關地庫結構安全的問題,惟今年3月該署收到有關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的辭任通知。

屋宇署又稱,近日曾視察有關的僭建地庫仍然未還原,故已就個案展開檢控程序。署方又指,曾於2011年3月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6條向伊利近街40號前座地庫的業主發出修葺令,要求其維修樓宇剝落的混凝土及鬆脫的批盪,有關業主已完成所須的維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