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放棄劏房牟利  低市價租予「要有光」 推「畫藝人光房」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紅色的櫥櫃加上黃綠格仔地磚,呈現一種舊香港味道,牆上掛滿充滿童真的圖畫,這是社會地產機構「要有光」推出第二間主題式進階光房「畫藝人光房」。
約800呎的單位改建成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皆因業主黃女士是個愛畫之人,她腦海一度閃過將空置單位改成劏房牟利的念頭,卻捨不下父親設計的單位,最後交予「要有光」租予單親家庭,希望透過繽紛的色調,令有需要的人擁有一個快樂的安居之所。

該大廈已有55年樓齡,家中的地磚、梳化,一直保留至今。(歐嘉樂攝)

位於紅磡的「畫藝人光房」,具六十年代風格。「要有光」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余偉業表示,因業主黃女士與她的母親均喜歡畫畫,決定改造單位成為一個大畫室,「我哋希望基層小朋友唔好等到搵到錢或者上樓後,先去發展潛能。」

曾想劏房牟利 

黃女士自幼稚園時,便入住該單位,她憶述當時任職教師的爸爸剛買入單位,親手畫圖則設計,特意為每個房間設置氣窗。加強通風,「打開門有對流,連冷氣都唔駛開。」

+6

低市值三至四成出租

黃女士於1984年結婚後,便遷出單位,其後兒子回流香港後暫住單位,及至去年搬走後,她指家人一度打算將單位改裝成劏房,因租金利潤龐大,惟她不希望改動家父的心血,輾轉下得知光房計劃,認為可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於是決定以約市值租金三至四成租出物業。她直言父母年長時獲社會資源的幫助,如入住老人院及醫院,希望可以將單位租予有需要家庭,回饋社會。

她表示,翻新後的單位仍為保留昔日的氣息,包括吊扇、陳舊的時鐘及飯廳中央裂痕的格仔地磚,是她與妹妹舊日跳橡筋繩留下的足跡,兒時回憶仿如重現眼前,令她相當感動。

大廈建於1964年,業主黃女士從幼稚園便居住於此。(歐嘉樂攝)

而牆壁上掛著黃女士媽媽的畫作,她笑指一家人都熱愛畫畫,母親於2007年遇上交通意外後,便患有腦退化症,晚年母親透過畫畫、寫字抒發心情。退休後學習水彩畫的黃女士稱,希望入住的小朋友可以透過繪畫得到力量,面對生活難關。

暫有一戶入住單位

余偉業表示,機構特意不去改動單位的間格,保留3房1廳的設計,現時有一戶單親媽媽及三名子女去年12月入住,另外兩戶將於農曆新年前後入伙。

負責復修的藝術家吳運忠表示,單位重新呈現業主使用多年的傢俱,包括松花綠木框氣窗、黃綠格仔地磚及入荀飯桌,他憶述當時看到飯桌的木板破爛不堪,他將防火板復修好,再貼上訂造玻璃,儼如全新。

同時他亦把大廳佈滿本土畫作、歷史照片及一些懷舊用具如焗爐、收音機等,充滿舊香港氣息。吳運忠同時亦是畫室的教師,每周亦會舉辦畫畫班,約有11名光房家長及小朋友參與,他希望製造更多機會予小朋友接觸藝術,發揮潛能。

下個主題光房以手藝作主題 

余偉業透露,機構計劃於三年內推出100間主題式光房,至於下一個進階光房,則位於離島區,並以手工藝為主題。

藝術家吳運忠喜愛懷舊傢俱,他父親亦是一名裝修師傅。(歐嘉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