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高、工時不配合 青協調查:青年進修意慾低

撰文:劉淩鋒
出版:更新:

早前有研究指本港打工仔每周平均工時超過50小時,「領先」國際其他城市。工時長、加班無疑減少私人生活時間,除了影響作息、娛樂,連持續進修未必有時間。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在今年5月,以電話訪問了527名年齡介乎18至39歲的青年,其中64.4%受訪者在過去5年並無報讀進修課程,而「學費昂貴」和「工作時間難以配合」是最多受訪者面對的障礙。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成員陳浩庭(右)指,調查結果反映學費高、工作時間難配合,是青年持續進修的最大障礙。(劉淩鋒攝)

青年實踐進修意慾低

負責研究的「青年創研庫」成員陳浩庭表示,雖然受訪者同意「持續進修是必須」有7.03分(10分為滿分),但近五成受訪者均表示不知道或難預料何時會進修,反映青年實踐持續進修的意慾並不大。他指出,現時不少行業、尤其服務行業的從業員,需超時及輪班工作,較難配合課程的上課時間。

部分課程不獲基金資助

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對政府在2002年推出的持續進修基金的看法。在過去5年曾經進修、但從未申請過持續進修基金的受訪者中,近半人表示,原因是修讀的讀程不屬資助範圍,另外,分別有約1成人指怕麻煩和沒有需要。持續進修基金現時的資助上限為1萬元(一旦申請,須於4年內用盡資助額),但約兩成受訪者認為基金的資助金額上上限,應介乎2萬元至2.5萬元。

「青年創研庫」成員陳曉禾指,研究與20名青年進行個案訪談,部分受訪者表示現時證書課程學費平均約一萬元,碩士課程則動輒需十多萬元。其中有23歲的青年表示報讀的課程分三期,單是第一期已用了八千元,餘下的二千元不足以支付餘下學費,認為資助金額不足,會違背鼓勵持續進修的理念。

另一成員湯蒨彤建議,政府可增加資助金額至2萬元,同時擴大課程範疇,並加強推廣,提升青年持續進修的意慾。至於企業可安排彈性上下班時間,僱主資助員工進修至一定金額可享稅務減免。她又指提供課程的機構可提供更多日間和夜間課程,亦可進一步發展網上課程,方便在職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