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烏嘴狗」粉藍色中巴重現 本土玩具車仔勾劃舊香港

撰文:曾雁翔
出版:更新:

綠白色渡海小輪、藍黃色中巴、紅藍綠色的士……各式交通工具,街道上汽車來來往往,交織成「700萬人的香港故事」。世代更替,巴士公司結業、屋邨重建……龐然大物未必能夠留住,小小模型,卻能為時代縮影,繪成香港的時間地圖。

「我哋係做700萬人嘅故事同回憶,唔論你係咩年紀,喺我哋嘅香港時間地圖中,緊會搵到一啲車、模型,勾起你細個嘅回憶。」
TINY創辦人吳凱俊(Steve Ng)
Steve成功從收藏家借來「雪山雪糕」電單車作展出。(曾雁翔攝)

吳凱俊(Steve),出生70年代,笑言自己是「推車仔」長大的一代,在大大公司(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盛極一時的百貨公司,現已結業)買tomica車仔,是他那一代男孩的集體回憶。從事玩具行業18年的他,有感具香港特色的玩具十分罕見,於是在兩年前創立品牌,專注生產有香港特色的模型,透過一部又一部製作細緻的玩具車,記錄下700萬人的故事和回憶。

他說,創立品牌的計劃,是各款車輛,包括的士、Van仔、巴士、警車、救護車、消防、海上交通工具等,共9個類別;由60年代至2010年代,每十年找一個代表,製成模型,用54款模型,組成香港的「時間地圖」。轉眼間,已經完成33個,連「地圖」外的也有了。

已經退役的「熱狗」巴士。(曾雁翔攝)
袖珍巴士,適合珍藏。(曾雁翔攝)

製作「烏嘴狗」巴士

1904年,電車在港島通車,成為最早的大量公共交通工具,「叮叮」聲百多年來從沒間斷,至今亦是市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人口增長,促成巴士公司成立。1949年,九巴將丹拿A型巴士引入香港,市民戲稱為「烏嘴狗」,車頭獨特的形狀,亦叫人一看難忘。汽車科技進步,新款的「丹拿/利蘭珍寶」、「利蘭勝利2型」成為路上主流。一代主流,終都會成為經典,2012年5月9日,全線熱狗退役。

黃竹坑中巴車廠。(曾雁翔攝)
書法路線牌出自麥錦生師傅手筆。(曾雁翔攝)

小巴由14坐變16坐

縱橫路上的又豈止大巴。70年代,政府確立小巴制度,紅van、綠van,由14坐位,變成16坐,「唔該有落」成為市民生活一部分。而紅Van車頭的路線牌、價錢牌也是其特色;網絡時代,「大埔紅Van」因為網絡小說和電影成為文化符號,於是Steve將現時最後一位手寫路牌師傅麥錦生的路牌,製成鎖匙扣。

有雪糕電單車模型,又怎能缺少雪糕伯伯?(曾雁翔攝)

真・雪山雪榚車  重現展場

作為「70後」Steve仍記得童年時「睇403穿梭機,食雪山雪糕」,可惜雪山雪糕已結業,街上電糕電單車亦買少見少。Steve為了重現當年,不單生產模型,更向綿羊仔協會借來一輛八十年代已行駛街頭的「雪山雪糕」電單車,在玩具展上展出。

政府部門的車輛,其實也是時代的見證者。警車、消防車,看看車身的款樣,大概都知道是屬於哪一個年代的產物。

各款警車(曾雁翔攝)
場景製作毫不馬虎。(曾雁翔攝)
消防車系列(曾雁翔攝)

理想宏大,但最終都要與現實角力,Steve亦慶幸遇上眾多有心人。Steve說,最初成立公司時,不少人「告誡」他,香港市場太細,生意難做。的確,由於市場細,生產量有限,不少大陸廠房都拒絕他的訂單,幸得一班有心的港資廠商,不介意出貨少都與他合作生產。在零售層面,他亦感謝不同百貨公司賣手,認同他的理念,打破公司只售獨家貨的「潛規則」,在與競爭對手「撞款」的時間仍然入貨。

得到各方支持,全因大家都珍惜「香港人」這三個字。

那些年的牛頭角下邨,現在已經不見了。(曾雁翔攝)
Steve表示,能開發到眼前的這輛發聲和閃燈都像真度極高的救護車,多得幾位專業人士仗義支援。(曾雁翔攝)
交通工具,集體回憶少不了渡海小輪。(曾雁翔攝)

TINY今年亦有參加玩具節,展出多款玩具模型,詳情如下:

第2屆香港玩具節
日期:2016年7月15日至17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9時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3樓匯星及展貿廳2
門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