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食兩份水果  多數港人做不到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衞生署聯同教育局及多個機構,自2006/07學年起每年在學界舉辦名為「開心果日」的校園推廣食水果活動,旨在通過家、校合作,為學生營造一個喜愛進食水果的環境,幫助他們培養每天吃充足水果的習慣。有關活動一直深受學校歡迎,衞生署於2013年特別將活動升格為「開心『果』月」,並自此把每年4月定為「開心『果』月」。
撰文: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

今年「開心『果』月」以「水果食兩份 健康攞滿FUN」為主題,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進食2份水果的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全港有超過1350間幼稚園、小學、中學及特殊學校,共超過53萬學生參與今年「開心『果』月」活動。

在均衡飲食中進食足夠的水果,有助預防多種主要疾病及健康問題,如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某些癌症(如大腸癌)及肥胖等。不過,衞生署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只有約六成的15歲或以上人士有每天食用水果的習慣。至於有食水果的日子的平均進食量,則女性和男性皆為1.1份,遠低於衞生署建議的每日最少進食2 份。

每日應進食兩份水果。(GettyImages)

有見及此,衞生署今年邀請各大型超級市場、便利店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響應「開心『果』月」活動,市民會在他們的轄下場所看到「開心『果』月」宣傳海報。衞生署更為「開心『果』月」創作了一首充滿動感及活力的新主題曲–「水果Two-A-Day」 (https://school.eatsmart.gov.hk/b5/template/index.asp?pid=2008&id=3670)。透過歌曲,再次提醒大家每天都要吃兩份水果。水果可以原個進食、以水果入饌、當沙律或小食也可。再者,在家可以吃一個,出街又可以帶一個水果,隨時隨地都可以。
 

未來衞生署仍會不遺餘力,繼續創作不同類型的校園及社區活動,深化學生及市民對水果益處的認識,務求使大家建立每天進食水果的健康生活模式。

「一份水果」約等於 :

2個小型水果(如布冧、奇異果)
1個中型水果(如橙、蘋果)
半個大型水果(如香蕉、西柚、楊桃)
半碗水果塊(如西瓜、皺皮瓜、蜜瓜)
半碗顆粒狀水果(如提子、荔枝、車厘子、士多啤梨)
1湯匙沒有添加糖或鹽的乾果(如提子乾、西梅乾)
¾杯(約180毫升)沒有添加糖的純果汁(如鮮橙汁連果肉)
註:一湯匙=15毫升、一杯=240毫升、一碗=250至3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