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6成中三生每天花逾兩小時啜「電子奶嘴」 愈遲戒愈難戒

撰文:政論投稿
出版:更新:

電子屏幕閃動有趣,加上音響效果等,使手機或遊戲機很容易成為「電子奶嘴」,令孩子安坐一旁,不再騷擾成人的活動。不過,「電子奶嘴」會減少幼童睡眠及進行體能活動的時間。世界衞生組織 (WHO)近日發布指引,一歲以下嬰兒應避免接觸所有電子屏幕。家長應好好控制或戒除兒童使用「電子奶嘴」的習慣,否則等待至學生到達初中階段,恐難作補救。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卓敏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

中大研究顯示,小學三年級有10%學生每天花多於2小時於網上聊天或電子遊戲,而到中三這比例更升至61%。(資料圖片)

幼時的電子「奶嘴」 長大後成戒不了的「毒癮」

我們在2017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小學三年級有10%學生,每天花多於2小時於網上聊天或電子遊戲,到小六這比例上升至30%,而到中三更升至61%。

過半以上就讀中三或以上級別的學生,要是將每天花在網上聊天或電子遊戲的時間,用於學習一門外語,相信他們於中學畢業時定能精通七國語言。

幼時的「奶嘴」,長大了也成為戒不掉的「毒癮」。

青少年網癮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難題。(網絡圖片)

國際調查發現 香港兒童上網年齡愈來愈早

很多家長看見小孩在手機左掃右撥玩遊戲,雖然口中是在責罵孩子浪費時間,但往往以孩子能夠操控手機或電腦而自豪,並於親戚朋友面前炫耀孩子的「本事」。

父母心中也許在想,縱使孩子是浪費了一點時間於遊戲上,但這技能是現今社會必須擁有的重要能力。現在科技界的億萬富豪,也不就是以這些遊戲而致富的嗎?

由於父母總是怕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開始上網的年齡也愈來愈早。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2015年利用15歲學童的多國比較研究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發現有28%香港學童已在6歲前開始使用互聯網,較2012年相同研究的25%增加了3%,顯示近年孩子更早接觸網絡和手機。

候傑泰:左掃右撥手機,以及進行電腦遊戲的技能,與學校的學習,是兩種不同的能力。(資料圖片)

初中成績大跌,父母才夢醒

玩手機長大方可成才的概念是個美麗的誤會。由於小學功課較容易,如果學生有點小聰明,就算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打機或上網,功課成績或許仍能追上。到了中學階段,他們如不下苦功溫習,成績將會逐漸顯著地落後於其他同學。

此時,父母開始察覺孩子花費時間在打機和瀏覽社交平台等,真的會影響學習;父母也開始注意到左掃右撥手機,以及進行電腦遊戲的技能,與學校的學習,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毒癮已成,戒毒談何容易。

人類對現代科技持正面態度,既喜歡用,也願意學習是一回事;但每天重覆花兩三小時甚至五、六小時或以上作遊戲卻是另一回事。

除非父母明白「電子奶嘴」的毒性,否則等待至學生到達初中階段,察覺問題嚴重才覺醒,已難作補救了。

(文章內容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