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直擊】一周五宗襲撃 4港人淌血 德國人冷靜面對創傷

撰文:呂凝敏 陳焯煇
出版:更新:

過去一周,德國五度淌血。先是駛往維爾茨堡(Würzburg)的火車上,發生斧襲事件,導致四名港人受傷;接着是驚心動魄的慕尼黑購物中心槍擊案、敍利亞難民持刀襲擊孕婦、酒吧引爆炸彈、病人醫院槍擊案。一周五宗襲擊,四名受傷港人雖漸好轉,但仍有一人昏迷,德國局勢,令香港市民聽得人心惶惶。
然而,《香港01》記者在德國直擊,感受到的卻是一份冷靜面對創傷的文明:德國人對國家安全的堅定信心,人民生活如常,「若你害怕,便正中他們(施襲者)下懷」。部分襲擊案跟難民有關,但當地大部分人對媒體大肆報道施襲者的難民身分不以為然。曾經,柏林圍牆阻隔東德、西德無數家庭團聚,令上一代的德國人,能理解難民的感受。
撰文:呂凝敏 攝影:陳焯煇

7月18日,一列駛往維爾茨堡(Würzburg)的火車上,一名17歲阿富汗青年持斧頭向一個港人家庭施襲,事件中四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其後承認襲擊。

經過12小時的長途機程後,《香港01》記者在20日清晨抵達法蘭克福機場,隨即與受傷港人的家屬以及入境處職員前往醫院了解傷勢,由於4名傷者分送3間醫院,其中三女邱曉桐所住的醫院位於紐倫堡,與其餘留醫維爾茨堡的傷者,相距一個小時的火車車程,家屬來不及傷心,便要為探病而疲於奔命,寢食難安,面容憔悴。

乘搭事發火車線 德國人比想像中冷靜

翌日,憂心忡忡的家屬繼續舟車勞頓在三間醫院中穿梭,進入醫院時,家屬總是緊握親友的手,互相扶持。兩名重傷者的主診醫生透露,歐陽志堅仍陷入昏迷狀態,需至少兩星期觀察,日後亦須面對創傷後遺症等心理問題,此時,邱父情況轉好,已毋須靠呼吸機維生。

歐陽志堅胞妹美芬接受訪問時表示,哥哥腦部受重創,擔心日後康復路漫長,家中頓失經濟及精神支柱,對歐陽家來說是雙重打擊。

維爾茨堡火車月台上,人來車往,乘客對剛發生的慘劇雖有所聞,卻沒有恐懼,「德國治安很好,我們不會因此避免乘搭火車」,這是記者在月台上聽得最多的一句說話。不論是德國人還是旅客,均比我們想像中冷靜。

記者在紐倫堡採訪,回程維爾茨堡的火車上,一對險登上出事列車的斯里蘭卡裔的德國姊妹表示,對港人在旅途中受傷感到難過,但強調施襲是個人問題,將矛頭指向難民,是不公平的做法,二人表示,人們必須懷有信心,「若你害怕,便正中他們(施襲者)下懷」。

德警未如期向家屬交代案情

德國人面對意外處變不驚,才剛回過神來,慕尼黑卻傳來槍聲,一名土生土長的伊朗裔青年,在奧林匹亞大型購物商場向兒童及青少年掃射,快餐店內外血跡斑斑,斷送10條年輕生命。由於曾經傳出在逃兇徒不只一人,警方入夜後將慕尼黑陸空大封鎖,前往慕尼黑的火車突然在紐倫堡停駛,緊張的氣氛沿着列車軌跡滲進維爾茨堡。

慕尼黑槍擊案翌日,傳來槍手已死的消息,奧林匹亞地鐵站卻仍未解封,《香港01》記者趕赴現場,當時至少有20部警車及約50名荷槍實彈的警員駐守,封條隨處可見,上百名當地與外國記者在封鎖線邊緣報道新聞,多名前來獻花的市民難掩悲傷,哀號處處。

記者到外國採訪,感受到兩地警方處理災難現場時的不同,德警見記者屢次欲接近兇案位置拍攝,不但沒有阻止,反故意放慢腳步,在完成拍攝後才請大家離開。封鎖範圍其後逐漸收窄,前來悼念人士送上鮮花及心意卡,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此刻一同祈禱,有小孩帶來毛公仔,希望慘劇的年輕死者早日安息,現場不時傳出痛哭聲,有德警上前安慰悼念人士,並懇請攝影師不要「舉機」。

雨點紛紛落下,洗刷仇恨留下的血漬,而點點燭光卻不滅。德國人,總會以一份冷靜,來面對突如其來的創傷。

右翼自感優越不滿難民湧入

周日(24日)傍晚,記者在維爾茨堡的市場廣場(Market Place)遇上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簡稱AfD)站台宣傳,大批左派支持者在台下反包圍,高呼「歡迎難民」的口號,左翼人士表示,難民只要學好德文,便能融入社會,德國政府亦有多項措施援助難民,不滿AfD的政綱令社會撕裂。

另一邊廂,在台下默默支持AfD的右翼分子,揮動國旗,對身為德國人感到優越,認為過多的難民湧入,容易破壞社會安寧,指着欄外的左翼人士,指他們是恐怖分子(Terrorists),並好奇港人如何看待火車襲擊案中的兇徒。

在示威期間,記者認識了一名24歲敍利亞難民青年Assef,他高舉難民(Refugees)的旗幟,聲嘶力竭地叫喊口號。他於周一(25日)邀請記者到訪家中,談到前來德國的目的,他表示不只為了逃避家鄉的戰亂,「在敍利亞,像我這個年紀的青年,畢業後便須服兵役,意味着要上戰場殺人,我不想殺人」,故選擇到德國開展新生活。

他們可以不喜歡難民,但不能宣揚種族歧視,這令我很生氣。
難民Assef

難民:柏林圍牆 令德人理解飄泊異鄉之感

對於過去一周德國發生連環襲擊,Assef對事件中的死傷者表示難過,「但不能總是扯上難民問題,每個國籍都有壞人,那些將難民一概而論的人,根本沒有與難民相處過」。被問到德國對難民如此寬容,是不是從歷史中汲取教訓,Assef坦言對德國歷史並不熟悉,但有曾經歷過東西德時代的德國的長輩告訴他,柏林圍牆阻隔無數家庭團聚,不論在東西德生活的人,均有飄泊異鄉之感,故上一代的德國人,能理解難民的感受。

談到在德國的生活,他面露笑容表示,「從沒有遇到一個壞人」。德國政府對難民的援助令Assef讚不絕口,但若所有在德難民均生活無憂,他們的仇恨又從何而來?在偏遠郊區生活的難民,社區服務不足,在融入社會前,遇到心事難以傾訴,德政府能否照顧他們的心理需要?德國近年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大量難民入境,可填補低下階層的勞工空缺,人文關懷背後,是否包含經濟效益?若襲擊持續,被指是「難民之母」的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未知會否在明年大選前抵受不住壓力,收緊對難民的寬容政策。德國人堅持以人文關懷對待眾生,在亂世中,又是否能夠站得住腳?

斧襲港人事件的男傷者歐陽志堅仍然昏迷,其從香港飛抵德國的妹妹歐陽美芬顯得憂心忡忡。
現在只知哥哥是第一個受到斧頭襲擊的人……而且他腦部受傷,很擔心哥哥日後的後遺症。
男傷者妹妹歐陽美芬

記者手記︰口罩遮掩不了通紅的雙眼

記者從新聞得知有港人家庭在德遇襲,還來不及消化德國形勢,便需執拾細軟趕赴機場。由下機開始,一眾記者便拖着行李箱及器材,跟隨家屬到三間醫院探望傷者及訪問醫生,幾乎24小時沒有休息。德國醫院保安嚴密,除家屬外,院方堅拒其他人探病。

雖然疲憊不堪,但與家屬相比卻微不足道。邱家六口本來樂也融融,迎接二姊英國婚禮,卻天意弄人,3人在德國火車遇襲受傷;重傷的歐陽志堅是家中經濟支柱,對妹妹美芬來說,更是長兄為父,由下機至今,美芬面容仍是憔悴。

每天早上,記者需趁家屬出發探病前,拿着相機捕捉他們出入醫院一刻,惟有一次,記者與他們同坐一部升降機,他們垂下頭,口罩遮掩不了通紅的雙眼,美芬的聲音更是沙啞無比。一周後,家屬陸續回港,惟傷者返港的日子仍遙遙無期,維爾茨堡陽光燦爛,4位留院的傷者卻仍困在白色巨牆內,尤其昏迷中的歐陽志堅,妹妹每天也期待他醒來,一起欣賞古城景色。

《香港01》記者陳焯煇(左)呂凝敏(右)。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