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 六成人反對贏在起跑線 心理學家:家長不自覺追逐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社會熱議「贏在起跑線」,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就此進行電話訪問,751名成年受訪者之中,逾六成人不贊成「贏在起跑線」,不過,同項調查中亦有九成人認為,相關心態在香港普遍。而本身為小學或幼稚園家長的受訪者中,有六成為子女安排2項以上的課外活動,有一成半家長更安排子女參與4項以上的課外活動。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認為,許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加入追逐「贏在起跑線」,更加會以「小朋友想學」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提醒家長要留意小朋友的行為和情緒,凡事適可而止。

學習新事物會令人成長,但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壓力或帶來反效果,如何在求進步和不苛責之間取得平衡,是每位家長面對的考驗。(資料圖片)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上月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751名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被問及贊不贊成「贏在起跑線」,近六成人表示不贊成。不贊成的原因,近一半是因為「不應該讓小孩太早參與競爭」 ,也有三成半人是因為「認為壓力太大易失去興趣」。

至於贊成「贏在起跑線」的人,逾半認為此有助盡早發掘小朋友的興趣,並可加以培養;亦有兩成人認為年紀小吸收快,學習效果更好。被問及「贏在起跑線」在港是否普遍,九成人認為普遍,當中近半更認為是「非常普遍」。

普遍認為小朋友壓力大沒自由時間

調查又問及受訪者對現時本港小朋友的看法,近八成人認為小朋友的學習壓力大,沒有足夠時間自由活動和遊戲,當中近1半人更認為小朋支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不過,調查發現過半受訪者認為,如沒有考試、測驗,小朋友就不會溫習。

調查特別詢問有子女正在小學或幼稚園就讀的受訪者,發現有六成人為子女安排兩項以上的課外活動(如補習班、小提琴、畫畫、游泳班等),有一成半家長更安排子女參與4項以上的課外活動。研究所認為,此情況反映了受訪者一方面希望小孩能開心快樂自由成長,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認現實並非如此的矛盾心態。

臨床心理學家:家長勿過分堅持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出,家長由最初反對轉至迎合「贏在起跑線」的原因眾多,除了來自其他家長的壓力、滿足學校要求、「鋪路」入英文中學外,還因為家長的心態,「很多家長都相信專才,想每一件事都請一個專才教自己的仔女,但因為本港的家長工時長,無時間準備教材去教小朋友,變相將小朋友的教育『外判』。」

鄒凱詩憶起,曾經遇過一位家長,小朋友3歲時想學琴,到10歲時考獲6級後便不想繼續,家長堅持要小朋友學到演奏級,更反指是小朋友自己當初的選擇,鄒凱詩慨嘆「有幾多小朋友3歲時清楚知自己要什麼?」,她認為家長想孩子學會堅持的原意是好,但過分勉強只會帶來反效果。

她提醒,家長應留意小朋友會否因為上興趣班或學習而發脾氣、失眠、胃口變差或變得沉默寡言,這些都是小朋友過分受壓的訊號,如果出現,就要檢討自己是否過度催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