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TIME》專訪 指中港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撰文:黎靜珊 趙楚翹
出版:更新: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美國《TIME》(時代雜誌)訪問,當中提到中央政府與香港對「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詮釋的分歧。廿三條立法、推行國民教育、小圈子選舉、書商失蹤事件,以及立法會選舉取消6個參選人資格,都印證香港和中央自1997年對「一國兩制」詮釋愈見分歧。曾鈺成於訪問中指出,這些分歧就是導致今日「港獨」思潮湧現的原因。

回歸19年,他承認很多事沒按期望發生,但相信中央政府與大部分香港人仍然希望一國兩制成功落實,亦看不到中央政府表示放棄並宣佈一國兩制失敗,否則香港只會變成好像廣東及上海的城市。他形容,香港和北京的關係陷入了「惡性循環」,明白香港人想有更自由和民主的社會,但另一邊廂,若中央政府對香港「放開手腳」,將會有難以預料的事發生,甚或失控。故中央政府19年來都防止「失控局面」出現,但在香港市民角度看,就變成「中央不斷加強對香港的干預」。

香港與中央對「一國兩制」詮釋現分歧

香港未能就廿三條立法,並引發50萬人上街,曾鈺成認為是香港回歸後對中央不信任的一大警示。(資料圖片)

2003年廿三條立法,曾鈺成認為這是國家執行憲法的義務,惟當時引起香港社會極大迴響。他認為,香港年輕一代應更了解國家,學校亦應建立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同感,助解決香港人對中央的誤解。但立法爭議引致50萬人上街遊行,被認為是香港回歸後對中央不信任的一大警示。曾鈺成認為,過去19年,香港人爭取的,是「更開放」和「更自由」,甚至「更民主」;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認為,香港回歸後,市民會「更愛國」,兩種意願的差異,形成今日香港和內地對「一國兩制」詮釋的分歧。

2015年政改爭議,他重申《基本法》一直承認提名委員會的存在,故2015年政改遭否決,不存在「中央政府違背諾言」,而是香港人未有遵從《基本法》去落實行政長官普選。

不過,他認為北京已直接管治香港的說法不公平,只是香港人與中央對「兩制」成功有不同想法。他指一個京官在傾談中,認為「兩制」僅代表維持香港股票市場、港人「馬照跑舞照跳」等生活習慣,但事實上香港制度中很重要的是核心價值,我們讓需要中央知道一旦改變核心價值,香港制度則不再存在。他表示核心價值在於港人生活安定,在制度內免於恐懼,例如不怕政府凌駕於法律之上,或者市民不會在沒有違法下被捕,所享有的一切自由、法治,包括司法獨立得到保障,讓市民過上體面的生活。

曾鈺成:一國兩制仍是最佳途徑

曾鈺成認為在認同中國主權前提下,可以討論港人政治參與。(資料圖片)

他自稱是中國人,但旅遊時會向外國人表示自己是「來自香港的中國人(Chinese from Hong Kong)」,而往往得到的回應是「香港人好,台灣人好,但大陸人不好」。他認為這非常悲哀,並感嘆「你如何責怪香港人,特別年青人,與中國大陸保持距離?」他稱香港人應該分清「自決」與「港獨」,認為自決是關於一國兩制向前走、中國主權無容置疑,如果我們接受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一部分,香港人應該討論更多參與。

曾鈺成又指,回歸前經歷了六四事件,但當時中央政府強調努力維持一國兩制的方針,令97年順利過渡回歸,故即使香港人對普選的最終目標有不同看法,但堅持行使一國兩制仍是最佳途徑。

被問到如果當上特首會如何改變現況,曾鈺成表示「政治問題、政治解決」,需要政治手腕、行動及技巧,而特首與特區政府應該與不同黨派,特別是反對派建立關係。他指如果梁振英連任,很難說他沒有為港人做事的心,但他沒有改變做事手法,特別是與不同黨派關係。他指反對派與中央不應視對方為敵人,如果中央及特區政府相信對立是維持香港繁榮穩定唯一方法,去擊潰民主派,或者大部分民主派覺得爭取民主的最大敵人是中國共產黨,一國兩制沒可能成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