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李國章記者會 值得留意的五個細節

撰文:蕭輝浩
出版:更新:

今日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和校長馬斐森突然宣布舉行記者會,回應周二港大學生包圍校委一事。從記者會的會場、安排,以至李國章的服飾、所帶備的文件和回應等各方面,有5個細節值得大家留意:

1. 時間:臨時通知

 

記者會在下午3時15分舉行,但港大在1時39分才發電郵通知記者,兩者之間只有約1小時半,比一般臨時舉行記者會有約2小時通知短。港大消息透露,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和校長馬斐森原定周二會議後回應傳媒提問,但因當時情況不適合而取消。

2. 場地:罕有在校外舉行

 

根據港大過往慣例,校委會主席與校長聯袂在校外舉行記者會十分罕見。今次記者會安排在位於置地廣場的中環銀行家會所舉行,港大發言人在會場向記者表示,基於各種考慮在校外舉行,而港大沒有會所的會籍,至於是否由李國章負責訂場則不得而知。

記者會不在港大舉行,而改在中環置地廣場的告羅士打大廈43樓的銀行家會所,記者會前大批記者排隊等候升降機前往會場(何敬淘攝)

3.服飾:二人齊佩戴「I LOVE HKU」襟章

 

無獨有偶,李國章和馬斐森今日同樣穿黑色西裝出席記者會。不過二人同時在西裝右襟掛上「I LOVE HKU」的襟章(二人西裝上的白色小圓點),而非配戴常見的港大校徽則未必是巧合,未知是否希望藉此表達二人立場一致。另外,馬斐森同時配戴印有多個港大校徽的領呔。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和校長馬斐森同時在西裝左邊掛上「I LOVE HKU」的襟章(二人西裝上的白色小圓點),而馬斐森同時配戴印有港大校徽的呔。(李澤彤攝)

4.道具:帶備3本報告

 

李國章在記者會期間,多次展示3本報告,強調目前港大校委會架構和組成是按照這些報告而定。這3本報告包括2002年教資會的「宋達能報告」,以及港大分別在2003年和2009年委託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前任校長賴能教授,哈佛大學前任校長胡德泰教授及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撰寫的兩份「賴能報告」(Niland Report)。  其中前者是教資會就八大管治架構提意見的報告,後兩者則是港大因應「宋達能報告」要求而撰寫的檢討報告。

李國章在記者會上,多次指出目前校委會組成是基於他手上三份報告而設計。(李澤彤攝)

5. 數據:強調反對學生只佔極少數

 

李國章在記者會上,不斷強調包圍校委學生只佔極少數,例如只有200至300學生參加周二包圍行動,「佔港大學生不足1%」,甚至因此而多次反駁提問記者。即使港大校園電視記者引用港大學生會早前的公投數字,指有近5000港大生反對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李國章亦反駁指「全港大有1.5萬學生」,認為反對他任校委者只佔少數。不過,根據港大網頁資料,14學年港大共有1.6萬名本科生,合資格加入港大學生會;另有近3000名研究生和逾8700名修課式研究生,總學生人數近2.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