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研發App及早識別學前讀寫障礙 下月參展創新科技嘉年華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本港中小學近年開始推行STEM教育,鼓勵及訓練學生實踐科學、數學等知識,研發新技術。有中學生就因為身邊同學有讀寫障礙,了解到本港讀寫障礙學童往往較遲被發現,錯失治療良機,因而研發能識別學前讀寫障礙兒童的應用程式及玩具,讓家長及學校可參考測試結果,及早求醫。
另有初中學生研發「超級皮膚」,助使用義肢及觸覺受損人士能感知物件溫度及受觸碰的力度,減低燙傷及受傷風險。
兩組學生將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其他學界研究機構等,參與下月於網上舉行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

發現同學寫「鏡字」 中學生研發學前讀寫障礙測試

小朋友閱讀慢、寫字反轉,有可能是因為患有讀寫障礙。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中六學生張才進、黃諾謙及方家豪表示,身邊同學有讀寫障礙,閱讀會跳行,寫字時會出現「鏡字」問題,如將「明」字的「日」、「月」左右調轉寫,引起他們注意這個問題。

現時香港學童普遍要到小學三年級才接受讀寫障礙測試,然而治療效果年齡增長而遞減,身邊同學更遲至升讀中學後才被識別,激發他們研發一套用於識別學前兒童讀寫障礙的遊戲。項目加入擴增實境手提應用程式、3D打印立體玩具,以增加趣味性;而顧及學前兒童或尚未識字,測試不以文字為主。他們參考學術文獻,了解到讀寫障礙兒童易有「鏡字」問題,以及對理解連串步驟感到吃力,因此設計「C」字迷宮遊戲,並會提供測試結果供家長及學校參考,盡早求醫。

團隊今年就讀中六,即將應考DSE,要如何平衡學業與研發?原來他們自中四開始已開始研發,包括閱讀文獻、設計遊戲、寫程式、接觸學校參與測試等,幸現時發明已較成熟,今年只需要做宣傳及推廣工作,可努力溫習應付公開試。

初中生研「超級皮膚」為義肢使用者彌補觸覺

另一隊來自荔景天主教中學的初中團隊,就研發「超級皮膚」,助義肢使用者及觸覺受損人士能感知物件溫度及受觸碰的力度,減低受傷風險。團隊成員香梓豪、何詠琳、譚穎燃及曾皓謙,以低成本自製的感測器、感溫變色粉及矽膠等製作「人造皮膚」。感測器能感應壓力及溫度,在透過藍芽將數據傳送至手機應用程式並發出提示,甚至可傳送至可穿戴裝置,透過摩打模疑及放大皮膚被觸碰的感覺,為觸覺受損人士彌補失去的感覺。而感溫變色粉遇熱會由粉紅色變為透明,提供及即時的視覺提醒。

荔景天主教中學的初中團隊,就研發「超級皮膚」,助義肢使用者及觸覺受損人士能感知物件溫度及受觸碰的力度。(陳嘉慧攝)

他們希望,發明能助傷健人士改善生活質素,如拿起水杯時可感知飲品溫度,避免燙傷,使生活更安全,而彌補傷健人士的觸覺,可改善心理質素;又期望未來可研發適合有手腳麻木問題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超級皮膚」,以及將發明應用於機械人等。

「創新科技嘉年華」下月移施網上舉行

同學們的發明都會於「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中展出。活動將於今年12月23日至31日於網上舉行,市民可透過一系列網上展覽、工作坊及講座等,親身體驗創新科技對生活所帶來的便利與樂趣。除中學生團隊外,香港中文大學、汽車科技研發中心、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等學校或研究機構亦會展出創新發明。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廖維新團隊將展出「用於步行輔助的穿戴式外骨骼」,助癱瘓病人站立及走路,裝置亦可自動調節輔助水平,鼓勵下肢仍有小部分力量的病人自己行動,以助復康,從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廖維新表示,裝置的關節驅動器(Actuator)採用了磁流變動器及獨特彈簧驅動結構設計,能有效感少能量消耗,同時增加安全性,技術獲得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廖維新指,裝置現時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大埔醫進行臨床測試,由於裝置需支撐癱瘓病人的體重,故需要有一定重量,達25公斤;正研發下一代重量更輕,能輔助中風病人起居生活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