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研究:籤文反映歷史 近代華人最關心出遠門

撰文:葉天佑
出版:更新:

無論科學如何進步,互聯網如何發達,人們希望預知吉凶未來的心態,仍舊未減。

 

人生變化萬千,不少人就求諸術數求籤,有人把籤文看作是迷信的象徵,但其實籤文都可以作為認真研究的對象,看出社會的價值觀。

 

德國民俗學者龐緯 ( Werner Banck ) 曾經花費多年,蒐集中國各地主要是南方的籤文,著有《中國靈籤研究》一書,發現我們今天從不同廟宇求的靈籤,都是從《易經》演變而成,由於通俗化,故能普遍民間,上至古代帝王,下至老百姓,甚至今天的鄉議局仍沿襲傳統,每年求籤問命程。

他的著作是在70年代完成,收集了中國402套靈籤,當中其有24000多條籤文,每條籤文上有4到20多項不同的占卜答案以解答求籤者的疑問,總計有36萬個答案,將這些答案統計分類後,共可分成24類,這24類籤文內容,即概括了中國近代社會中求籤者的各類問題。

今時今日求籤的人,一般喜歡問家財、姻緣之事,但研究發現,籤文最常提及的內容,竟是旅行,其內容包括出行、渡洋、回鄉、行船、行旅等,反映的是近百年中國經歷嚴重社會動盪,人民湧外謀生者多,而古代出遠門不比今日,遠渡重洋的歷程可以很凶險,所以占卜項目最相關的,就是出行之事。

 

第二位最多的項目,即是婚姻項目,正好符合中國社會重視家庭的觀念;第三位是求財,第四卻是訟事,難怪古語有云,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可見如遇上官非對中國人是多煩的事,第五名則是功名,今天「怪獸家長」安排子女進哪間幼稚園、小學、中學與大學都要計過度過,可見對將來功名的執著。

至於各間廟宇的籤文來源,香港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指要考究籤文的來源,就要先理解籤文的對象是讀書不多的草根階層,加上寫籤文者,並不是達官貴仁,而是靠廟宇掛單「搵食」的下層文士,所以用字十分淺白,多用古時候的小故事如趙匡胤、包公、朱元璋等等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去令求籤者容易明白,但亦有部分籤如呂祖籤則由道教扶乩寫出來。

周樹佳亦表示,理論上廟宇的確是最大的民調中心,「你無法坐下去直接聽百姓有什麼訴求,所以好難如此統計」,但他續解釋,同一段籤文針對不同訴求可有不同解法,「一條籤文你問十種事,有十種解法,可見古人寫籤文時亦已針對民間最多的訴求去調整他們的解籤方法,然而自古至今,中國人問的不離四事,『自身、健康、財、婚姻』」。

 

「為何求籤?因為香港看不透前路,我們短線至2016年立法會選舉會怎樣都未看清啦。」
香港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

雖然這些研究都是針對中國沿海居民,並且已有一段時間,未必完全符合港人現況,然而,周樹佳也指求籤是預言性質,社會愈多不明朗,人人就會不問蒼天問鬼神。

參考書目:

龐緯 ( Werner Banck ) ,《從籤詩看中國傳統社會的價值觀》,載於上海人民出版社論文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

徐洪興, 九州出版社《中國古代籤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