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非同粵劇夢 堅持追尋誓不回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畢業生梁非同,2017年取得學士學位後,隨即進修文化管理碩士課程。表面看來,她只是對文化產業有興趣的年輕人,但事實上,她在追夢的旅途中人如其名,非同凡響。
她是香港少數的年輕粵劇演員。入讀城大前,她已在香港八和粵劇學院學藝;碩士畢業後,再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粵劇表演高級文憑。

於2017年取得城大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學位的梁非同,仍繼續深造,加強文化管理知識及粵劇造詣。

始於電視節目的粵劇情

在年輕人眼中,粵劇等同傳統,梁非同對此著迷是受父母影響嗎?她說︰「父母對粵劇不算熱衷,但他們也會看電視播放的演出,我自然也一起看。我小五時,電視台製作了關於粵劇表演的特輯,我看後靈光乍現,認定粵劇是我的興趣。我彷彿是自小有『當粵劇演員』的感悟。」

她讀高小時,YouTube開始盛行。當人人在看明星綜藝時,她搜尋的卻是粵劇片段。至中五時,她入讀八和學院,開始追尋粵劇夢。老師們都欣賞她對學藝充滿熱誠,專注認真;而非同亦極其珍惜學戲的機會,渴望享受遊走粵劇世界的每一刻。

學粵劇,必須練好各種基本功,包括把子(操控刀、槍、劍、戟、棒等兵器道具的基本功)和毯子(手、腰、腿動作,如翻騰、踢腿),還要學演戲和練唱歌。入行後,常常早上排練、晚上演出,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不過她樂在其中,不以為苦,連閒暇活動也與粵劇有關,例如去觀摩前輩的演出。

梁非同感恩父母放手讓她選擇自己鍾情的事業,她的父母也很欣慰女兒一步一步實現夢想。

沒有退路的決定

非同的選擇非一般,猶幸父母十分支持,只求她專注完成學位課程,「然後你想做甚麼都好。」她在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也修讀與粵劇、文化關係較大的課程,對她來說,自己的選擇沒有所謂的後備計劃,無論遇上甚麼困難,只要一天還能做粵劇,她都不會放棄。她堅定地表示︰「我不想後悔。」

梁非同(左一)與同學完成畢業習作,展現幾年累積的學習成果。

話雖如此,她確實遇過可令她從舞台上退下的挑戰。在準備畢業演出前,她排練時跌至手肘骨折,需要接受手術。她記得當時受傷是三月,而演出於七月舉行,幸好她年紀輕,康復進度快,最後,在老師也很驚訝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演出。同年九月,她於粵劇名伶尹飛燕擔任藝術總監的《朱弁回朝》一劇,首嘗當全本戲(即全劇演出,有別於只演精華片段的折子戲)主角。

感恩前輩不吝分享

回望一路走過的學藝歷程,非同特別感謝前輩和老師的提攜鼓勵。她難忘與前輩們的對話,以及他們口傳身授演出方法與心得,視他們為楷模。她認為粵劇功架必須由老師親身傳授、指正,視像模式難以代替,偏偏今年遇上疫情,很多課堂、排練、演出都要暫停。不過她也嘗試保持正面樂觀,將這段停頓期,視作給她靜心反思自己的演出和沉澱的機會,當十月、十一月劇場重開,她再踏上舞台時,「演出感覺有別以前。」

在香港,粵劇雖有固定觀眾群,但不算普及。問非同如何能把此文化瑰寶推廣到香港各階層以至世界各地,她說其一是粵劇表演要配上英文字幕,讓外國人明白情節內容,但英語相當流利的她,卻不太贊成以英語表演粵劇,因會失去箇中精粹。此外,她認為粵劇文學性強,不妨以其教育性作切入點,介紹給學校、學生。粵劇中蘊含不少中國傳統品德的元素,如孝順、友愛等,也值得在外國觀眾間傳揚。

展望未來,非同除會繼續在粵劇界發展,還希望參與其他藝術媒體,如電影、戲劇等。她相信從不同藝術領域得到的養分,對她的粵劇演出也甚有裨益。

梁非同於城大就讀時,曾選修一個創意媒體的課程,圖為她為習作進行拍攝的情形。直至今天,她仍會把握機會,探索電影等不同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