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對兒童最致命 餵母乳可減風險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天氣時冷時暖, 小心病毒侵襲。中文大學醫學院回顧研究,分析過往15年間,近2萬名確診呼吸道病毒的入院病人情況,發現在7種常見病毒當中,甲型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是兒童、長者的兩大主要殺手。RSV更是導致1歲以下嬰兒入院的主要元兇,是甲流的3倍。

醫生指, RSV引致的入院率有上升趨勢, 估計由於氣候變暖,令病毒持續活躍。專家呼籲家長勤加清潔玩具,注意個人衛生。

中大專家發現,甲型流感及RSV對長者及兒童入院病人最致命。左起:中大醫學院感染及傳染病科主管李禮舜、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張美蘭攝)
RSV感染可產生痰、發炎物質,阻塞細支氣管,令氧氣無法去到肺泡。

中大收集威爾斯親王醫院1998年至2012年數據,分析19,405名入院且確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人。5歲以下病人當中,最多人患RSV,佔37%,其次是甲流,佔 25%;65歲或以上長者,則以甲流佔大多數,有56% ; RSV佔17%。研究因此推算,全港每年每23名兒童可能有1人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入院,每300名長者有1人入院。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分析,近2萬名入院病人,有308人死亡,其中5歲以下兒童佔16人,另有239人是長者。甲流對長者最致命;RSV則奪去最多兒童病人的性命,佔半數兒童死亡個案是患RSV。他估計每年有4000名兒童因RSV入院,高於甲流的2700宗。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指出,RSV常見病徵與流感相似,包括流鼻水、咳嗽等,但有不同之處是可出現喘鳴或呼吸困難。梁解釋:「RSV感染可以產生痰、發炎物質,阻塞細支氣管,令氧氣無法去到肺泡。」

研究推算,全港每年每23名兒童有1人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入院,每300名長者有1人入院。
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引起喘鳴病徵。(受訪者提供)

梁廷勳又稱,幾乎所有兩歲以下嬰幼兒可感染RSV,母乳餵哺理論上有助減低1歲以下嬰兒感染RSV的風險,因母乳含抗體。他指RSV導致的入院率有上升趨勢,估計氣候變暖,或是令入院率上升原因之一。目前沒有RSV的疫苗或病毒藥物,主要靠支援治療,紓緩患者病徵。他提醒,病毒可在硬物表面存活逾6小時,在衣服、手上也存活1小時,市民應時刻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消毒玩具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皆有助減低感染機會。及早做病毒快速測試,對症下藥,可免拖延病情。

 

陳基湘表示,根據研究結果,每3至4年便出現1次大型流感爆發,上對一次冬季流感高峰期,甲型流感出現變種而有大爆發,今年情況或相對平穩。

正值流感高峰期,不少醫院內科病房爆滿。(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