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小學教員投訴校長處理校務不力 疑校監冷處理僅歸類「意見」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林老師前年在校內墮樓身亡事件,引起社會關注老師工作壓力問題,亦揭示現行學校投訴機制存在流弊,校本處理投訴機制未能行之有效。
教協近日接到兩名在同一資助小學任職的教職員求助,稱校長處理校務不力,如課堂中途將教師叫離課室、未有妥善回應學童網課需要;另要求教職員一天內修改120頁報告,甚至向教職員咆哮等;惟教員向校監投訴時,對方以「唔係失德,唔涉金錢,唔可構成投訴」為由,歸類為「意見」。教協就事件去信教育局投訴,獲覆跟進中。
教育局重申,學校應制定校本機制處理教職員提出的投訴,為公平公正,任何被投訴人員均不應參與或監督調查工作,直言若個別學校管治質素有待提升,局方會加強支援。教育局過去兩學年共接逾百宗教職員投訴學校,當中17宗完成調查,7宗指控部分成立。

(鄧穎琳攝)

李東海小學林老師林麗棠校內墮樓身亡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教師壓力以及學校投訴機制問題;然而,不少學校管理問題未有改善,教協早前接到兩名來自同一資助小學的教員求助,分別稱他們在校內遭受校長不公平對待,向校監投訴無門,只被視為對學校行政混亂的「意見」。

資深教師:教師在課堂中途被叫離課室處理不緊急校務

資深教師陳老師(化名)指,涉事校長上任後不願承擔責任,致校政混亂,甚至有教師在課堂中途被叫離課室,處理不緊急的校務。他又形容校長用人唯親,致多名資深老師先後離職,為此他於本學年去信校監反映,希望有人監測校長工作。

「係咪因為無坐上天台,就處理唔到土皇帝?」

惟陳指出,與校監及一名校董多次討論後,對方以「唔係校長失德,唔涉金錢,唔可構成投訴」,將投訴定性為對學校行政混亂的「意見」,且未獲其同意便將投訴信件轉交校長。他形容事件投訴無門,此後更多次在校內會議中被校長公開挑錯處,有意請辭:「係咪因為無坐上天台,就處理唔到土皇帝?」

曾在資助小學任文職人員的張小姐稱,曾向校監投訴校長疑似針對及欺凌她,苦等3個月,主動查詢始知校監已就事件與校長、副校長討論,並將投訴分類為「意見」。(鄧穎琳攝)

文員稱校長要求一日改120頁報告、會面前交電話禁錄音

同校另一文職人員張小姐亦控訴,入職初期疑因接電話時未能認出校長聲音,引起校長不滿,屢被為難,包括要求她一天內更改120頁報告;此外與校長會面前,亦須交出電話,她又形容:「會面唔係指示工作,係似審犯」,質疑校長要求交電話是憂慮會留有證據,「係咪預期要欺凌、壓迫、審問我,甚至想誣蔑?」

去信校監3個月、查詢始知被列「意見」

她又稱,校長要求她更改原先由另一教員負責的文件,然而向校長查詢需否知會負責人時,校長暴怒大叫: 「校長做任何事情係唔需要向任何人交代」,情況令她感到驚恐,每次校長來電便會哭起來,遂去信校監投訴,惟等3個月後未獲回覆。後來主動查詢才得知校監已就事件與校長、副校長討論,最終不曾約她面談已將投訴分類為「意見」。她指「時間愈後,壓力愈大」,最終選擇辭職,目前已離開該校。

教協副會長兼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是次一校兩人求助,非單一事件。(鄧穎琳攝)

教育局「學校行政手冊」:投訴須保密、由校董會或小組負責

教協副會長兼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教協調查反映,本港校園職場欺凌教師情況常見,是次一校兩人求助,可見非單一事件,重申按教育局2020/21學年的「學校行政手冊」,校方應盡早處理所有意見或不滿,不論是口頭或書面,匿名與否,亦應訂定一套清楚處理投訴程序,保密並將所有投訴由校董會或獲授權小組(非單獨一人)負責。

教協已就事件去信教育局投訴,獲局方回覆正跟進個案。

教育局:過去兩學年接逾百教員投訴學校

教育局表示,2018/19學年及2019/20學年,分別收到約70宗及30多宗由教職員提出的投訴;已完成調查的17宗,有7宗屬指控部分成立。一般而言,教職員投訴內容主要涉及聘任、考績、解僱、學校管理或人事糾紛等事宜。

《2021年DSE試場疫情預防措施》

+6

教育局:接投訴會詳細研究 若投訴人同意會通知學校交資料

教育局重申,據局方指引,學校應制定校本機制處理教職員提出的投訴,為公平公正,學校應委任合適專責人員或成立專責小組負責處理投訴,且任何被投訴的人員均不應參與或監督調查工作。教育局直言,學校作為僱主,需了解及跟進人事管理事宜,若有個別學校管治質素有待提升,局方會加強支援。

而教職員可直接向屬校或教育局投訴,教育局接投訴後會詳細研究投訴人提交的資料,採取合適調查行動,若得投訴人同意,局方會將投訴事項通知學校,並要求學校回應和提交資料。局方完成調查後會直接回覆投訴人。倘投訴人不滿調查結果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