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小販雙城記 獅城助紥根 港府頻取締

撰文:黎靜珊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除了利是,各區熟食小販夜市同樣令人期待。這邊廂,香港小販每年要等到新春才得以「偷雞」佔領街頭,弘揚庶民美食;那邊廂,獅城的小販中心(hawker center)已落戶社區,並推出小販學徒計劃,既確保小販提供生計,也為基層市民提供廉價美食。目前新加坡有1.4萬名持牌小販,數目是香港的兩倍。

香港與新加坡街邊小販,同樣在上世紀50年代盛行。在香港停發新小販牌照之際,新加坡為熟食、新鮮農產品及家居用品的小販登記,並將持牌小販遷到「小販中心」。1970年代的小販中心沒有空調,有見及此,新加坡政府在2001年推行小販中心提升計劃,斥資4 .2億新加坡元(約23億港元)改善106 個小販中心設施,2013年更推行小販學徒計劃。

 

反觀香港,1993年強制取消流動小販牌照、2000年後逐步擴大交回牌照計劃,去年宣佈推出美食車先導計劃,但只為旅遊項目而且「入場費」要60萬,絕非個體戶能夠承擔。截至2014年年底,新加坡共有14,466名持牌小販,當中13,828名在小販中心經營業務,嚴厲取締小販的香港,目前只有大約6,300名持牌小販。

深水埗桂林街每到農曆年熟食小販林立,去年在政府「嚴厲取締」下熱鬧不再。(陳焯煇攝)

打撃小販即是打壓創意

談及小販政策,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客座副教授馬國明劈頭一句便說:「政府好應該重發小販牌照」。他認為,小販為低下階層提供服務、抗衡地產霸權,更重要,是在製作食物中,有一份細膩的心思。馬國明回憶一次在上水小販檔,品嚐「無得頂」花生糯米糍,花生搗成粉狀,毋須嘴嚼。這種心思非快餐店可比,馬教授形容:「只有小販才做到,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他直指,創意並非成立一個政策局可以培養,普通人一樣有創意,「打撃小販即是打壓低下階層創意」。他明白社會上有人對小販反感,擔心衞生和阻街等問題,但政府作為管理人都應該尋求解決方法,振興小販,重現香港特色。

政府一方面大搞美食車,另一方面嚴厲取鍗無牌熟食小販,鄺健銘直言「不知香港政府在做甚麼」。他認為,香港小販一直存在,美食一直存在,只是政策打撃他們生存空間,所謂衞生問題、阻街問題都是「藉口多於價值」,對香港政府管理下的小販發展感悲觀,「只是希望大時大節不要掃蕩得太嚴重」。

新加坡政府興建小販中心,又推行學徒計劃,鼓勵年輕人加入小販行列。(資料圖片)

研究香港歷史的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鄺健銘認為,新加坡重視小販生存空間,值得香港借鏡。他指,獅城2013年推出小販學徒計劃,雖未得年輕人熱烈回應,但足見當地政府重視此產業。反觀香港越來越輕視小販生存空間,即使大肆宣傳「美食車先導計劃」,都只為一個旅遊「噱頭」,而非鼓勵基層向上流動、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