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退場突顯傳播世代變遷 傳統媒體如何解決生存危機?

撰文:陸逸安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傳統廣播電視市場變幻急遽,有線電視近日宣布將於今年6月終止長達三十年的收費電視業務,再度掀起關於香港媒體行業如何求變的討論。本地電視觀眾市場規模有限,傳統媒體若要扭轉劣勢,真正解決生存危機,顯然需要與時並進,迎合網絡世代,革新傳播方式。總部設於香港的鳳凰衛視過去一年的求變經歷,為行業改革也帶來一些啟示。

有別於其他本地媒體,鳳鳯衛視自創立之初便以全球華人為主要目標受眾,獨特的「國際性」也令它在香港過往的輿論生態中缺乏影響力。轉機發生在2022年,鳳凰衛視旗下中文台、資訊台、鳳凰網以及24小時粵語頻道香港台分階段陸續完全面改版,逆勢而上。

其中香港台改版後大幅增加粵語配音的網絡電視劇與綜藝節目,並新增早午晚各一小時新聞欄目,大舉提升頻道吸引力,一改啟播十年來在香港收視沒有數據的局面,人均收視時長大漲約11倍左右,整體頻道全年收視率暴增42倍,僅用五個月時間就成為鳳凰在港收視觀眾規模最多的頻道。

為了進一步服務好本地觀眾,除了傳統電視改革,鳳凰衛視還打造粵語融媒體品牌「香港V」,結合評論、體育、人文、旅遊、街訪等內容,運營粵語社交帳號,僅用半年粵語用戶便增長近五倍,社交帳號粉絲數近百萬。

傳統媒體版圖萎縮,很大程度歸因於新媒體不斷發展和普及,串流服務、社交媒體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隨着5G網絡不斷發展,觀眾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愈發多元化,是導致傳統電視媒體流失觀眾的關鍵原因之一。

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主動融合新媒體或有無限生機,被動面對必然凶多吉少。香港傳統電視媒體唯有在保持優勢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加大創新力度,融入新認知、新思想、新理念,拓寬傳播渠道,使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從單一向多元轉變,才能有機會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