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均棄置量創十年新高 環境局中期目標勢落空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環境局三年前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寫出鴻圖大計,訂下2017年每日人均棄置量為1公斤或以下的中期目標。但環境局今日(22日)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2015年都市回體廢物人均每日棄置量不跌反升,達1.39公斤,創十年新高,如果要追回減廢目標,兩年內港人均棄置量需跌近四成。有環團指數字反映香港人揮霍,對2017年的減排目標不感樂觀,但認為環境局當年訂下目標有檢討減廢成效之用。

2015年香港人每人每日丟棄1.39公斤垃圾,與環境局訂下的2017年減廢目標相距甚遠。(資料圖片)

環保署今日(12月22日)公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去年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總量為371萬公噸,較2014年升3.9%,當中工商業廢物棄置量為135萬公噸,升幅達9.8%,而家居廢物的棄置量維持穩定,有236萬公噸,較前一年微升0.7%。

報告指,雖然近年人均家居廢物棄置量輕微下降,但人均工商業廢物棄置量卻年年遞增,人均都市廢物棄置量創下10年新高,2015年香港每人每日丟棄了1.39公斤垃圾。環境局在2013年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訂下2022年每人每日棄置量為0.8公斤或以下的減廢目標,而中期目標則為2017年每人每日棄置量減少至1公斤或以下,以現時1.39公斤的數字計算,香港人需要在兩年內減少4成廢物,才有可能追回環境局訂下的減廢目標。

去年垃圾當中,廢紙的棄置量升幅最多,達17.5%。(資料圖片)

雖然去年堆填區的廚餘量只有3382公噸,按年下降了7.1%。不過2015年廢紙的棄置量達2257公噸,較上一年上升了17.5%,廢膠棄置量亦有2183公噸,按年上升了8.3%。

報告又指,2015年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為35%,較2014年的37%為低。環境局認為回收率下降的兩大主因如下: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促使更多生產商選用新原材料從事生產而不選用再造物料,削弱了本地循環再造物料的需求。
本港周邊地區近年更嚴格執行進口管制政策,因此質素較低的本地回收物料,均不能如昔日般出口到當地循環再造。

報告又指廢紙和塑膠的回收率都下跌。(資料圖片)

總結去年回收物料的回收比例,當中廢紙的回收率由2012年的63%持續下降至2015年的52%。環保署指,近年紙類回收物料的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反映進口紙類回收物料國家的相關經濟活動,不論規模及水平均有下降。

塑膠回收物料則由2012年的32%持續下跌至2015年的11%。金屬在各回收物料中錄得最高回收,返達92%,環境局認為是由於金屬較能重用,加上金屬在國際市場價高,回收業界有很大誘因回收大部分廢金屬。

至於近年倍受關注的飲品膠樽問題 (PET),棄置量由2014年每日的132公噸,增至2015年的136公噸,回收率由14%,跌穿雙位大關,只得7.6%。

膠樽回收量是有紀錄以來首次不達標。(江智騫攝)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環境局當年訂下的目標雖進取,但在實施減廢措施上一直無認真做,重中之重的垃圾按量徵費還在拖延,導致早年訂下的廢減中期目標無望達到。對於今年工商業的棄置量大增一成,何漢威指廢物或自來餐廳廚餘、包裝業或辦公室:「好多辦公室連最簡單的廢紙回收也無做。」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歸納,導致棄置量居高不下,及回收率走下坡,關鍵原因有三,包括廢物按量收費、生產者責任等源頭減量措施仍未到位;廚餘處理廠、轉廢為能設施或延遲投產,或遠水救不了近火;以及回收品價格回落,加上回收系統失效。他建議本屆政府盡速向立法會提交廢物按量收費法案,而下任特首,亦應致力游說立法會盡早通過法例,以遏止包括工商業廢物的增長情況;下任特首應推出膠樽等飲品容器的生產者責任法規,落實污者自付原則。

對於港人每人每日丟棄1.39公斤垃圾,朱漢強認為數字反映香港人揮霍,有種「買起地球的心態」,因此他對於港人追回2017年減廢目標不感樂觀,但他仍認為當年環境局訂下的目標有意義,因為可檢討做得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