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城市創科大挑戰】中學生發揮創意 積極組隊迎戰比賽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疫情改變了港人的生活習慣,同時社會各界愈來愈注重創新精神,以應對新常態。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現正接受報名,為中學生至大專生、以至每一位香港市民,提供了一個實戰機會,以及發揮創意的空間。大家圍繞「智創香港新常態」主題,就「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及「保持社交聯繫」的議題尋求解決方案,啟發創意思維。今次請來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的2隊參賽隊伍,跟大家分享備戰心得。
攝影:黃舒慧

積極組隊 各司其職

具備創新精神的余栢翹同學是中二組別的團隊代表,經老師推介「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後,他深感興趣:「今次是第一次參賽,我想從中汲取經驗和豐富學科知識。」余同學決定參賽後就主動邀請另外2位「兄弟」組隊,各展所長:「其中一位組員擅長製作Apps及電子產品;另一位就擅長製作簡報和統籌工作,我就負責整合及資料搜集等。我亦會時常督促大家,並主持會議,訂立議程。」

負責STEM教育組的葉創權老師指余同學組隊的成效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我起初以為栢翹是自己一個參賽,殊不知他主動組隊,自己招攬隊友,很高興學生懂得欣賞其他同學的優點。」

余同學選擇「保持社交聯繫」的主題,源於一次長者義工活動:「之前的義工活動是教老人家使用電子科技產品,從中發現長者比我們花費更多時間及心力學習。我們因為上學而較少機會跟老人家接觸,但透過今次參賽的資料搜集,了解到長者面對的問題,希望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他們,亦希望觀看不同參賽組別的方案,藉此增加知識,拓闊視野。」

余栢翹同學夥拍組員參賽,希望透過創作發明幫助長者。

女將心思細密 靠自己探究問題

「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同樣吸引到幾位中三的科學達人組隊參賽。抗拒「死讀書」的何沅蓁同學熱衷於解決難題:「我喜歡尋求答案,所以我對生物、物理、化學很感興趣,而創科比賽講求創意,可以靠自己探究問題。加上疫情期間難得有活動可參加,經老師推薦後就決定參賽。我認為廚餘問題非常嚴重,但大家未有察覺,想透過活動向市民宣傳處理廚餘問題。」

何同學的中三團隊由三男一女組成,她是唯一的女將,自言雖然思維爆發力不及男同學,但勝在夠細心,邏輯及分析力強,可以為團隊指出問題,逐步完成目標。

改善人際溝通 學會尊重他人

中三團隊的男將代表譚鋭潮同學,自小熱愛科學:「從小到大都對生活中周邊事物感興趣,『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剛好圍繞生活主題,正合我的興趣。我喜歡自己動手製造科學發明品、喜歡思考,我在團隊的角色是負責思考方案的可行性,帶領組員製作出科學作品。希望今次可以獲得更多經驗,見識學界的不同理念,透過不同參賽方案,擴闊眼界。」

譚同學笑言參加「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前是一個粗魯而直接的人,卻在參賽後改善了人際溝通的技巧,學會在言談間顧及他人感受,說話留有餘地,遇到不同意見時懂得尊重對方。

何沅蓁同學(左)與譚鋭潮同學(右)組隊迎戰,希望解決廚餘問題。

創科比賽符合學校理念

「創新科技」對譚同學而言是要創立新的科技,製作出前所未見的創作作品,為大眾創造更方便的社會。對葉創權老師來說,創新科技未必是一項新科技,而是解難的新方法。「讓學生看見問題的存在,任由學生天馬行空地思考,再帶他們回到現實層面,以實際方法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是葉老師的教育方針,亦是學校的理念:「學校注重創科精神、編程能力及技巧,同時重視社會倫理,教導學生幫助弱勢社群;更注重學生的創作能力,學校會推出全方位學習周,讓學生製造太陽能升降機、鹽水車、DNA模型研究遺傳疾病等。」

葉創權老師(左二)與郭頌賢導師(右二)提倡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解決難題的方法。

葉老師認為是次比賽與其他比賽不同:「有趣的是『城市創科大挑戰』並非純粹的科學比賽,更涉獵經濟學及環保等課題,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範疇,突破一般課堂學習的框架限制,讓學生發揮課堂上累積的知識,培養多元化技能。今次比賽亦發掘到學生不同能力,例如創新思維、整理知識及實踐的能力。」

身為學校舊生的郭頌賢導師有豐富創科比賽經驗,他認為比賽對學生甚有裨益:「比賽可以幫助發掘學生的才能,有機會讓大家『撞板』,多作嘗試;同時訓練學生自主獨立,主動解決問題,從而加強自信心,更重要是希望學生從學習中找到未來事業發展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何淑妍校長(右三)認為「城市創科大挑戰」符合學校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賽。

「城市創科大挑戰」比賽截止日期為6月30日,立即報名參加:

https://stp.hk/37Gvt4g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