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建構健康社區 馬會伴同行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香港賽馬會(馬會)紮根香港超過135年,為市民提供世界級賽馬及馬場娛樂之餘,也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精神,透過稅款及慈善捐助,將博彩及獎券收入回饋社會。馬會一直關注不同的社會需要,而對推動健康社區及醫療衞生服務發展的支持更是其重要捐助範疇之一,由沙士爆發後支持設立的衞生防護中心,至現正分階段投入服務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均為例證。

馬會致力協助建構健康社區,支持成立中大醫院乃例子之一。
中大醫院是馬會在醫療衞生方面最大的單一捐款。馬會主席陳南祿(左四)、董事局成員,以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右一)在中大醫院留影。

馬會多年來持續與不同機構合作,支援醫療衞生服務的發展,提升公眾對身心健康的關注,並透過鼓勵大家參與運動,建立健康生活模式。這些項目足證馬會對推動健康社區的一顆心,貫徹其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

支援香港醫療衞生發展 捐助成立衞生防護中心

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生活環境窘迫、傳染病迅速傳播。由於公共衞生資源緊絀,馬會作出多次關鍵性捐款,支持醫院擴建及擴充公眾醫療設備,並捐款支持成立多間賽馬會診所、流動診所及母嬰健康院等,至今仍然有14間以馬會命名的診療所為市民服務。

及至2003年沙士疫情爆發後,馬會迅速撥款五億港元支持政府成立衞生防護中心,作為加強感染控制及擬訂緊急應變方針及相關工作之用。及後當香港面對禽流感及豬流感等公共衞生挑戰時,中心發揮積極作用,協助政府更快速、更有效率應對。

同樣由馬會資助的項目,包括協助全港公立醫院安裝病人吊運系統及電動病床,讓病人能夠在一個更安全、更具尊嚴的環境下接受治療,亦可進一步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

與港人疫境同行 百萬市民受惠

馬會作為本港最大單一納稅機構,以及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即使備受疫症衝擊,仍然在維護公共衞生與安全的前提下,堅持「馬照跑」以維持重要稅款及慈善捐款為社會提供支持,至今已撥捐逾10億港元,支援多項即時紓困和長期抗疫措施。

為協助社區抗疫,馬會本著「快」、「準」、「新」的原則,由去年2月至今推出多項援助計劃,與社區共度難關,有超過100萬名市民受惠。在疫情爆發初期,馬會在短短幾個月內,採購或捐助購買近1,600萬個口罩,並為弱勢社群提供關懷包;亦推出緊急援助基金,平均兩星期就向成功申請的非政府機構提供撥款。

馬會亦與社會各界合作,開展一系列創新項目,包括為在家學習的基層學童提供免費流動上網數據,以及推出食物援助計劃,透過自助食物提取機和網上食物外賣平台及送遞服務等,為合資格的有需要人士提供有營養的食物。在持續疫情下,馬會亦與不同合作夥伴開展專為首次求職大專畢業生提供人才配對及專業工作的項目,以及為全港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及由社會福利署津助的護養院提供資助,提升安全及感染控制設施等。

馬會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包括提供關懷包,照顧疫情下不同人士的需要。

推動優質醫療 支持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疫情提醒我們,優質醫療和專業醫護人員對建構健康社區至關重要。由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撥捐13億港元支持成立、位於沙田區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最近亦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這是馬會在醫療衞生方面最大的單一捐款,也是歷年來對香港中文大學的最大捐助,可為廣大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醫療服務,同時紓緩公立醫院服務緊張的壓力,亦進一步加強沙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

作為香港首間智慧醫院,中大醫院設備齊全並善用科技,例如採用自動配藥系統,減少病人等候時間及增加用藥安全。此外,醫院運用流動資訊科技,例如全面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紀錄,支援病人診治流程,提高醫院運作效率之餘亦符合環保原則;醫院亦獲綠建環評 (BEAM Plus) 認證,肯定其在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

為向市民提供收費透明度高的優質醫療服務,中大醫院推行定價收費模式,讓病人可以清楚掌握預算。此外,醫院更會成為中大醫科生和其他醫護人員臨床實習的地方,有助加強本地專業醫護人員的培訓,回應社會需要。

以上種種,充分顯示馬會對促進本港市民健康及福祉、協助建構健康社區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