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城市林務以人為本 綠化及藍綠建設 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世界各地對城市林務的議題關注度持續升溫,積極推動城市林務的工作,以提升城市宜居度,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令城市可持續發展。市區和鄉郊的自然林地,以及由不同景觀帶所組成的植被網絡,都是城市的珍貴林木資產。發展城市林務的目的,是在城市與林木之間建構緊密關係,在社會健康及生活環境發揮最大的益處,令城市更宜居。政府於2010年成立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制訂不同層面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政策,從使用者和社區的角度出發,以跨專業的綜合方式,結合策略性規劃及多元管理方法,推動城市林務工作,當中涵蓋了上游及下游不同層面的策略,使香港成為更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優質綠化源於妥善規劃及設計 為社區提供舒適宜人的公共綠化空間

以人為本的城市林務,上游策略講求在發展項目中兼備妥善的園境規劃及設計。即是在種植設計上,因應種植環境選擇合適的品種,以發揮設計上的功能。當中包括預留足夠的綠化空間、採用優質苗木及正確種植方法等,讓植物健康成長之餘,使用者亦可以享受精心的園境規劃及設計成果。完成種植後,須進行城市林務下游策略的植物保育及護養,令城市中的林木能持續健康生長。種植多類型的植物品種不但可豐富城市林木資產、增加植物多樣性,也能發揮植物對氣候、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素等帶來的正面影響,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1

於今年5月正式開幕的啟德空中花園,正正體現了完善的園境規劃及設計。啟德一帶以往予人的印象為機場舊址、舊城區,而新落成的啟德空中花園,率先為這個鬧市中的新發展區注入了宜人、舒適的綠色元素。負責項目的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朱致康指出,啟德空中花園採用了創新的「一地多用」規劃概念,額外提供了約兩公頃的綠化空間。空中花園全長約1.4公里,是香港首個建造於隔音屏障和馬路上的大型公園。在狹長的前跑道原址建造園景平台,於設計上納入了不少航空概念,並種植大量植物給市民觀賞。

啟德空中花園的園境設計盡顯心思,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園境師龐宇靈解釋,園景廊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區域。各種植物在不同季節各有特色,給市民四時轉換的觀賞體驗。「春天」的園景廊種植了淡色植物,而「夏天」的園景廊就種植了色彩繽紛的品種。到了「秋天」,於園景廊可以看到紅葉,「冬天」的園景廊則種植了顏色較冷艷的植物。在植物選取上,以「植樹有方,因地制宜」為原則,種植了超過80種樹木和植物。為平衡植物多樣性及觀賞價值,園區種植了具觀賞價值的本地品種植物,例如珊瑚樹、假蘋婆和車輪梅等等。

啟德發展區總面積超過320公頃,其中一個重要特色是將約100公頃用地(面積相等於約5個維多利亞公園)規劃為公共休憩和綠化空間。而啟德空中花園現成為發展區的「綠色連接通道」,將附近多個地標和休憩用地連接起來,包括啟德郵輪碼頭、啟德跑道公園,以及日後將會興建的都會公園、旅遊中樞及前跑道兩旁的發展和海濱長廊。

藍綠建設有助可持續發展 保育生態並應對氣候變化

另一方面,善用社區的藍綠資源,也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藍色資源為水體、河道,綠色資源則代表植被、休憩空間等。透過綜合規劃和優化,可讓藍綠資源配合自然生態,建設基建網絡,達致美化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功效,同時紓緩排水系統的負荷。

啟德河正是實踐藍綠建設的工作成果,從前被稱為「啟德明渠」的啟德河,為東九龍的主要排洪渠道,因城市發展和極端天氣影響以致昔日的啟德河未能符合現行防洪標準。為了紓緩周邊地區的水浸風險,渠務署自2011年開始為啟德河進行改善工程,並加入不同的綠化及生態元素,將其活化成一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改善工程包括於啟德河兩旁的花槽種植懸垂植物簕杜鵑,令河道於花季時盛放著紫紅色的花,外觀吸引亦別具特色。渠務署助理園境師顏嘉浩表示,署方進行活化工程的同時,亦致力保留了河道旁的舊石牆及樹木群,並加入仿石模擬自然河床的效果,更於仿石之中設置種植盆,種植了爬牆虎、草海桐、長春花等植物,呈現植物於石縫間生長出來的模擬效果,令河道景致更添美感。

+1

顏嘉浩續指,於河道較寬闊的位置種植各種水生植物,其實經過細心研究及考慮後,才決定栽種蠟燭果、木欖、老鼠簕等品種,既增加植物多樣性,又能提供蜜源,吸引蝴蝶、蜻蜓來到河道覓食。這類植物同時可為鳥類提供遮蔽環境,使雀鳥有合適的棲息環境,而河道中也加設了魚洞穴和導流石,模擬天然河道的效果,導流石更有減慢水速的功效,製造靜水區域給魚群休息和生活,使水生動物有更佳的棲息環境。

由石屎明渠重塑為富有生態的河道,見證啟德明渠轉變的市民都大表歡迎。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高級項目及保育主任羅卓文曾就讀的中學就在啟德明渠毗鄰,他表示當年的明渠不時散發出難聞氣味,行人都不願走近。改善工程既提升了明渠的排洪能力,亦活化了河道,成為大眾能享受的優質公共空間。活化後,他更發現一些雀鳥品種如夜鷺、小白鷺、蒼鷺等在河道走廊棲息,大大改善了該處動植物的生態環境,而宜人的景觀也能增加附近居民的生活舒適度。他又指,在全球暖化的種種影響下,藍綠建設有助紓緩氣溫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微氣候,令城市宜居度提升。

除了河道以外,雨水花園亦是藍綠建設理念下的元素之一,透過植物和不同大小的沙土吸收並過濾雨水,可改善水質,亦有助紓緩渠道負荷。在雨水花園種植原生植物,亦加強了生態多樣性。衛理道雨水花園及近年完工的柴灣雨水花園就是當中的好例子。

參與城市林務巡迴展覽 從小培養林木保育意識

認識、欣賞和愛護城市中綠化環境和樹木,需要從小培養。為了讓公眾認識我們身邊的樹木,以及了解城市林務的好處,發展局於7月和8月分別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及藍田啟田商場,舉辦了兩場城市林務巡迴展覽。展覽內容除了有關城市林務和植樹知識的精美展板外,還有精彩好玩的互動遊戲和工作坊。展覽吸引了許多家長帶同小朋友參觀,不但寓學習於遊戲,還有機會獲得紀念品,絕對是週末親子好去處!

城市林務巡迴展覽在9月會再跟大家見面,時間和地點如下,歡迎一家大小到場參觀。

詳情請瀏覽:https://www.greening.gov.hk/tc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