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動物飼養員以真誠建信任 另類角度認識香港動植物公園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立於中環半山,與鬧市只是數步之遙的城中綠洲,每逢假日,總有不少遊人到訪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香港動植物公園。公園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涼亭、華人紀念碑及英皇佐治六世銅像等古蹟,一樹一木建構出另類後花園,仿真的生態園創造出融洽自由的氛圍,給予遊人和動物更多相處與活動的空間。身為大自然的一員,我們與動物生來自有感通,對於園內的動物飼養員陸峻賢(Vincent)與曾月華 (華姐)來說,更視動物為親人。「與動物建立關係非一朝一夕,但卻簡單直接。當你付出誠意與真心,牠們自然願意親近。」
攝影:鄭子峰

擁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香港動植物公園與鬧市只有數步之遙,是城市中難得的森林光景。

以心換心 工作不只為交差

加入香港動植物公園一年多的Vincent主要負責照顧8個鳥舍中的雀鳥,工作需兼顧動物日常起居及環境衞生,牽涉一定的體力勞動與厭惡工作,但他卻笑言「每天的工作都好有趣,好開心。」 其中一隻黃盔犀鳥與他異常親近,更成為他每天上班的動力。這隻黃盔犀鳥由漁農自然護理署充公與拯救所得,因為不適合送回大自然而轉交園方飼養。Vincent憶述,牠最初對周遭充滿戒心,習慣站於高地保護自己,兩者相處並不輕鬆。「第一次入鳥舍時看到一隻身型如此龐大,嘴巴又長又大的雀鳥,難免心怯。」工作不是只為交差,與動物建立關係亦沒有捷徑。正因牠們無法以言語表達需要,需倚靠動物飼養員透過觀察,花心思了解動物的性格與習慣,才能照顧得宜。Vincent的真誠成功令黃盔犀鳥展現出保護殻下的善良面貌。「相處下來你會發現牠的溫柔,若我把食物置於手掌上,牠會特意側著頭吃,避免把我弄傷。」

Vincent與黃盔犀鳥情同手足,關係異常親密。

日久見人心,兩者關係愈見親密,Vincent形容他們就如一對好朋友。 一次他正維修黃盔犀鳥居住的籠網,工具散落一地,黃盔犀鳥卻突然跳近他,用大嘴叼起鐵箝示意協助,就像是希望共同完成修補工作一樣。「現在牠與我形影不離,喜歡站在我的肩膀上。有時又因為嘴巴太長未能妥善清潔,會搖頭示意我為牠抹嘴,這其實反映了牠對我的信任。」以心換心,便是Vincent於工作上得到的最大回報。

香港動植物公園景色優雅,現正飼養約180隻雀鳥、78頭哺乳類動物和23頭爬行類動物,經過動物飼養員的細心照料下健康成長。

與動物相惜相知 牽絆綿延

華姐視白面僧面猴一家為子女,笑言有時會因太想念牠們而捨不得放假。

園內的動物性格不一,當中好動的白面僧面猴便最考驗動物飼養員的耐性。兩隻雌性白面僧面猴共誕下3隻小猴,負責照顧牠們的華姐見證着一家三口變六口的經過,而目睹小猴出生一刻更叫她驚喜萬分。「小猴的出生毫無預兆。那天我驚見地上有血,最初以為只是因打鬥而受傷,仔細看發現一隻白面僧面猴多了一條尾巴,才發覺牠正在產子。當時大家得悉喜訊後都非常雀躍,直至現在回想仍覺難忘。」

她習慣每天上班前先探望白面僧面猴,還未走近,牠們已聞聲而至。經過6年間的相處,她早已對白面僧面猴視如己出,以牠們健康快樂成長為己任。「牠們在我心中就如家人,悉心準備食物也是希望牠們開心。動物表達快樂的方法很直接,看到牠們開心自己更加開心。」既為「母親」,她當然對每隻白面僧面猴的個性瞭如指掌,「Charlie是個好爸爸,肩負保護家人的責任,正室(家姐)較貪吃,二房(阿妹)則較文靜,3個小朋友則活潑貪玩。」伴隨着白面僧面猴成長,華姐十分珍惜這段獨一無二的時光,笑指「好想做到退休」。「我覺得我們彼此理解,當牠們爭奪食物時,無需說『不』,彼此一個眼神已心領神會。」即使放假,華姐亦心繫白面僧面猴,不時致電同事關心牠們的需求。工作對華姐而言,早已擁有超過金錢以外的意義。

你有多久沒到訪香港動植物公園?除了黃盔犀鳥與白面僧面猴,園內亦有不少明星動物深受遊人歡迎,如體形龐大的白鵜鶘、可愛靈活的亞洲小爪水獺、色澤鮮明的美洲紅鸛等,趁着秋風送爽,不妨跟各種稀有動物打個招呼,感受一下這些珍貴的生活軌跡,換個角度重新認識公園。

(資料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