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年少嘴招招 卻不懂與長者溝通 投身言語治療 盼以專業助弱勢社群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今年23歲的李俊源(Nick)於公屋長大,自小與鄰居為樂,因為「唔認輸」的性格,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自小就練出「包拗頸」的「本領」。對自己「把口」極有信心的Nick,卻在一次義工活動中發現自己不懂得與長者溝通,反思後立志修讀與復康有關的科目,盼利用自己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他於大學四年間連奪四屆獎學金,現已成為全港600位言語治療師之一,希望所學可以助人改善生活,貢獻社會。

出生基層家庭的Nick,自小立志所修讀的專業能幫助別人。

口舌勝人 不如以言語助人

Nick的父親任職司機,媽媽在酒樓、超市兼職打工, 生活窘蹙,由於家中沒有遊戲機或電腦,因此「蒲」圖書館便成為Nick最大的日常娛樂。「基本上從小學一年級起每個禮拜都會去圖書館借書,鍾意嘅故事可以睇幾次。」Nick良好的中文根基便是由此建立。除了喜愛閱讀外,Nick亦是中學校內辯論隊核心成員,曾經帶領同學參與不少大型辯論比賽並奪得冠軍。他形容年少時的自己「嘴招招」,倚仗自己口齒伶俐,喜歡與人辯論一番,以「拗」贏人為樂。

不過,就在中五那年一次義工服務的經歷,令他在思想上有所改變。「有次參加照顧長者義工活動,發現自己完全唔識去同長者溝通。」一些長者因為曾經中風或患有認知障礙,雖然他們心底裏非常渴望與人溝通,但很多時因為認知能力下降、肌肉協調失衡,導致表達不清,漸漸失去了與人溝通的信心,就變得更加內向,甚至患上抑鬱。一向牙尖嘴利的Nick頓然發現,原來「自己把口都有幫唔到人嘅時候。所以我想喺大學修讀同復康有關科目,利用專業知識幫助長者同弱勢社群。」

「以前諗點樣拗贏人哋,宜家諗我嘅說話點樣令人聽得舒服,或者幫到人,其實仲難過拗贏人哋。」他感概地說。

憑個人努力成為家中第一代大學生 全力協助弱勢社群

憑著這份赤子之心,加上勤奮與努力,Nick在中學文憑試(DSE)以6科 36分的佳績,成功入讀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修讀5年課程。Nick不但成為家中第一代大學生,更得到當時中學校長及老師的鼓勵及推薦,申請參加「領展大學生獎學金」,並成為2019年僅四位的其中一位連續四年獲獎的得主,每年得到兩萬元獎學金。

Nick於香港大學畢業,是家庭三代中第一代大學生。

Nick自小見證著父母日以繼夜地工作,故很感恩能獲獎學金,以減輕父母為他學業上的負擔。Nick表示,領展的贊助為他的學業發展及追尋個人理想提供額外資源,同時鼓勵了他更關心社會、熱心助人。「多得有獎學金,減輕咗財政壓力,我可以將以往幫人補習或做兼職嘅時間,參加義工活動,幫助更多有需要嘅人。」

他自大學時期開始,參與各種與言語學習相關的義工服務,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玩遊戲,為他們打氣;更在大學三年級時,由義工服務參加者變成籌劃者,組織青年義工團體,連繫有志青年為社區服務,繼續「靠把口」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及弱勢社群融入社會。

為了加強得獎同學之間的連繫,領展亦成立同學會,為領展獎學金得主提供不同的工作坊和社會服務機會。

昔日獎學金得獎者變評審 傳承「Take and Give」精神

Nick作為「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四屆得主,今年被邀請成為該計劃評審之一,在剛過去的周六與其餘60多位社會各界人士,為合資格申請的同學進行面試。從昔日被評選,到今天成為獎學金評判,Nick認為獎學金計劃對他有著傳承的意義。

「我當年未有能力嘅時候受到領展幫助,獎學金不單喺金錢上支援我實現夢想,更加喺精神上給予我肯定同鼓勵,亦啟發咗我若果日後有能力,都需要主動去幫助有需要嘅人。我希望透過分享我嘅經歷,鼓勵到其他人同宣揚Take and Give(亦受亦予)嘅精神。」

Nick表示,由昔日獲獎者變成今天當評選,最大的意義是傳承,和承載著回饋社會的精神。

獎學金參加人數創歷年新高 鼓勵更多年輕有志學生追夢

已來到第七屆的「領展大學生獎學金」,今年申請的學生人數創新高,達2,050人,獎學金從今年起除了接受8間由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付公帑資助的院校學生申請外,還接受3間自資院校學生的申請,包括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及香港都會大學;獲獎名額更由190人增加至220人。評審結果將於今年12月底前公布,每名獎學金得獎者除了可獲兩萬港元,更有機會參與領展舉辦的「同學會」活動,例如各種為同學增值的工作坊、公益服務、實習工作及管理培訓生計劃等。

了解更多:https://www.linkreit.com/tc/about-us/community/university-student-scholarship/

2021年「領展大學生獎學金」申請人數達新高2,050人。於剛過去的周末,領展邀請了超過60位社會各界人士作評審,選出新一年的獎學金得主。

(資料及圖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