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潮】市民捱「納米樓」 馬紹祥:有需要時推限呎條款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近年發展商推出的居住單位越來越細,甚至有俗稱「納米樓」的單位推出,加上早前亦有中資集團以天價投得住宅地,被質疑推高本港地價及樓價。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在賣地條款設立最細單位面積等規定。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指,政府關心該現象,又指「都唔希望啲樓太細」,但認為「細單位只佔細比例」,待有需要時會推行限呎條款,形容推展有關政策「唔難,可隨時去做」。

限呎條款可隨時推行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今早出席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時指,留意到現時部份單位面積過小,「一個人住OK,但對於家庭就太細」,他指政府對情況表示關心,稱「都唔希望啲樓太細」。被問到是否有需要落實限呎條款,馬紹祥認為市場供應的各面積單位平均,「細單位只佔細比例」,又指政府會密切留意情況,在有需要時推行該類條款,並強調「唔難,可隨時去做」。

中資發展商天價投住宅地

上月有兩個中資發展商聯手,以逾168億元天價投得鴨脷洲住宅地,被質疑推高本港地價及樓價。馬紹祥早前在網誌中指,地價及樓價兩者無必然關係,因售出土地至樓字落成需時,期間市場不斷轉變,樓價亦會受多個因素影響。馬亦指香港是開放型經濟體,不同地域的資金可在港購買土地,是正常商業活動。

現有土地可推出逾60,000單位

對於長遠供應房屋方面,馬紹祥指已撥出啟德新發展區中四幅土地作公營房屋用途,料可提供6,000個單位,當局亦研究出本港有26幅土地,可提供60,000個單位,當中超過八成可改劃為公屋。

馬亦表示,每幅土地有其獨特性,須以其周邊環境、基建配套設施及面積等因素決定其公屋比例,稱「大塊、交通配套好嘅地唔易搵」。

政府在今年展開棕地研究,其中會洪水橋作試點,研究將作業遷入工廈可能。(資料圖片)

今年展開棕地研究

被問到發展棕地時,馬紹祥指政府今年會展開棕地研究,冀掌握全港棕地數據,其中會以洪水橋的190公頃棕地作試點,研究將部份作業搬入工廠大廈的可行性及規劃。

馬指除了洪水橋外,古洞北、元朗南及新界北亦有逾350公頃棕地,可考慮改劃作密集發展,但稱棕地作業亦在支持如回收業、建造業等經濟活動,強調需時處理,不能「今日收地,聽日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