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綠化香港以人為本 塑造宜居城市 應對氣候變化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香港雖地少人多,市區內外仍不乏樹影花蹤。道旁大樹、公園草坪、郊野叢林等,都在我們附近,將自然氣息融入生活日常。然而不同植物各有特性,園境設計與植物配置其實殊不簡單。香港的綠化工作本着「種植有方、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原則,揀選適當植物來種植,提升城市林木健康,讓香港的環境更青翠怡人。

香港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包括郊外和市區的綠化空間和綠化地帶

以人為本 配合市民所需

如何透過種植締造怡人舒適的環境?選擇具觀賞價值的植物,可豐富視覺、嗅覺和觸覺體驗,並能美化景觀,為都市添姿彩。香港夏季酷熱,樹木可提供綠蔭,高空綠化植被亦有助降低建築物溫度,令大家於炎炎夏日感到舒爽。植物又可屏隔不良景物,改善景觀,同時過濾車輛廢氣,改善空氣。而在發展項目中盡量保留現有樹木,尤其是稀有樹種或具文化意義的樹木,可保留地區特色,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歸屬感。

選種具觀賞價值的植物,能美化景觀
樹木可提供綠蔭,令大家於炎炎夏日感到舒爽
植物與周邊環境配合,可突顯當區特色
栽種更多具季節特色的植物有助提升視覺美感

種植有方 靈活配合場地與品種習性

香港擁有豐富林木資源,種植時要因應場地環境和目的,考慮植物種類、形態及其他特質選取合適品種,才算種植有方。例如天台植物要耐旱,可抵受長日照與強風;路旁植物要抗污染,且毋需頻密護養;海旁植物則需耐濕耐鹹,同時抗強風。植物在適合其習性的環境才可茁壯成長,讓綠化效果事半功倍。

多元化的園境和植物有利野生生物棲息

在發展成熟的社區,城市林木包括不少栽種多年的樹木,部分可能已不再適合現時的種植場地或已出現老化。以台灣相思為例,數十年來一直發揮綠化斜坡和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但由於其健康及結構狀況因老化而衰退,需要有系統地更換。市區發展亦令部分早年種植的路旁樹木的生長環境發生變化,例如興建新構築物令微氣候改變,擴闊路面令種植帶收窄等,因而需要考慮這些樹木是否仍然適合在原本場地長遠生長。

應對這些情況,須加強相關樹木的定期檢查和風險評估,以及有計劃地以原生樹木取代老化的先鋒樹種。至於處理在有限空間生長的大樹,我們將就其合適性和可持續性開展研究,參考海外經驗,以開發適用於本地的評分系統,用以識別有問題的路旁樹木,並為各類情況制訂適切的改善措施/護理方案。

因地制宜 提供植物所需生長空間

栽種植物時,需就周邊活動及空間是否適合、是否具備植物護養所需的通道和設施等作規劃設計。例如要為市區樹木提供適當生長環境,留意地底設施位置,提供足夠地下空間,以免妨礙樹根生長。在必須鋪設行人路的位置,可透過建造土溝(Soil trench)給予樹根更多生長空間,並避免泥土受踐踏擠壓。

香港早於二O一二年訂立了在新建道路提供道旁綠化空間的標準,未來會就新種植樹木的土壤體積和深度訂立準則,以改善種植環境,令樹木可持續生長。

盡量提供連續而開放土壤的種植帶讓植物生長

綠色知多點

看過綠化工作的原則,讓我們也在此分享一點綠化小知識:

1. 雨水花園 - 透過路面的特別設計,讓雨水流入花床以作吸收和暫存,是藍綠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其中一個元素。花床不同大小的泥砂能吸收雨水,有助調節雨水流量,從而紓緩排水系統壓力,減少道路水浸。

雨水花園是藍綠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的其中一個元素

2. 開花植物 - 色彩鮮艷、形態美麗的花朵不單能吸引蜜蜂、蝴蝶和鳥類等傳粉者幫助傳播花粉,同時可提升空間的觀賞趣味,並帶出四季變化,是園境設計常用素材。

3. 原生植物 - 一般是指自然分佈於某一地方的植物物種,並可經由風、水和動物等自然傳播途徑散布。原生植物能為本地野生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有助促進生物多樣性。

原生植物能為本地野生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有助促進生物多樣性(圖為龍船花)

《城市更綠‧林木更美》小冊子

繼二O二一年製作首份《城市林務》小冊子,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推出了系列的第二部:《城市更綠‧林木更美》。想認識更多植物小知識和市區種植實例,可到https://bit.ly/3AWyegC下載,亦可瀏覽www.greening.gov.hk/tc/home了解更多。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