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消費】逾六成人拒吃珍稀動物 僅19%人常常減少歎冷氣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消費者委員會公布首份可持續消費研究調查,發現受訪者對可持續消費擁有高認知度,達75%受訪市民願意為可持續產品或服務支付額外費用。
近八成受訪者表示會購買節能電器,近七成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和購買節水產品。64%拒絕進食珍稀動物,62%拒絕購買由瀕臨絕種動物製成的衣服。

消委會公布首份可持續消費調查報告。(李慧妍攝)

消委會去年8月所作的可持續消費研究調查,以電話訪問了1,000名市民,旨在了解本地消費者在該議題上的認識和優次考慮,首次制訂一套可持續消費指數(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dex),指數包含「認知程度和態度」、「行為」及「意願」,平均得分分別為74分、69分及65分。在「意願」指數分項,就是否願意購買可持續消費的產品,平均只有48分。

該調查發現,市民在理念上,同意可持續消費的重要,但在「準備行動」上,卻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較年長人士(45至64歲)中,65%人認為,生活上可容易符合能源效益,55%則表示容易做到廢物分類。超過七成人表示會將吃剩的食物打包,留待之後再吃。

僅19%市民常常盡量減少歎冷氣

來到生活細節,對自己方便與否,會影響市民能否實踐。44%受訪者表示不在房間時「常常」關燈,36%則指「有時」關燈。不過,對開關冷氣,實踐率較低,僅19%受訪者表示「常常」盡量減少使用冷氣機,39%則為「有時」減少開冷氣。

消委會主席黃玉山表示,75%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產品或服務支付額外費用,可為工商業界帶來新商機,進軍綠色消費市場。

對「可持續消費」一詞的理解,76%受訪者指是為「下一代設想」,75%指「保護環境」,64%為社會需要善用資源。受訪者對一些非環保而較少接觸的道德議題認知一半半,52%消費者知道「公平貿易」,51%知道「動物權益」。

聯合國環境規劃書(UNEP)就可持續消費與生產(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CP)提出定義:「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是一個整體的方針,在促進人們生活質素的同時,盡量減少從消費及生產系統帶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