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廟結婚為中國傳統? 麥玲玲:似噱頭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本港以往曾有廟宇開放予市民入內進行婚禮,但不算熱門。以黃大仙廟為例,善信需要有嚴格規定才能入廟進行儀式,故多年來入內舉行婚禮的新人少之有少。玄學家麥玲玲說,傳統中國人結婚需通知長輩、祖先等,較少到大廟告知神明,認為是「gimmick(噱頭)」為主,但相信會部份與神明「結緣」的善信;另外,婚姻顧問歐惠芳估計,以「港式」婚禮的程序上加插廟內「拜堂」環節,相信不會阻礙整個婚進度。

華人廟宇於即日起接受市民借用廟宇作婚禮場地的申請。(張浩維攝)
碧麥玲玲說香港人於廟內結婚並不常見。(資料圖片/黃國立攝)

本港不少基督教或天主教教徒均會選擇到教堂進行禮婚,但到廟宇進行「拜堂」儀式較為少見。玄學家麥玲玲表示,中國人傳統上會向祖仙稟告自己的人生大事,拜堂儀式多於家中進行。以往黃大仙廟亦曾有類似儀式,但參與者不多。

麥玲玲說:「傳統上過大禮之後都會去祠堂、屋企神位或向家中祖先稟報,好少會去廟,宜家咁睇似mix(結合)外國文化,外國人去教堂搵牧師咁。」笑言似「gimmick(噱頭)」,但部份與神明「結緣」如「契觀音」的善信可藉此機會向神明稟報,望得到保佑。

現時不少新人將結婚程序填得「密麻麻」,再到廟內拜堂會否將時期「迫得太緊」?婚禮顧問歐惠芳表示,新娘於家中「出門」及向長輩斟茶,出發到新郎家進行儀式後,部份人隨即到婚姻登記處或教堂行儀,與選擇到廟內行禮的時間相若,相信對婚禮行程影響不大。

另外,華人廟宇委員會將於下月20日,暫定於九龍城侯王廟為20對準新人及結婚20年或以上的夫婦進行加持祈福儀式,參加者將獲免費化妝及租用中式禮服等,申請者可於本月26日前致電華人廟宇委員會或於網上報名。該項活動亦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而設,並以委員會恆常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