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製「大張保」周六首航 一釘一木盡載老船匠最後心血

撰文:曾向銓
出版:更新:

繼「張保仔號」,再有為旅客提供遊覽及餐飲服務的全人手木製帆船「大張保」,將於本周六(22日)啟航。「大張保」對於負責造船的父子兵「仙叔」區渭及「豹哥」區世傑別具意義,全因父親仙叔已決定退休,「大張保」是他的最後作品。數十年來,香港造船業由盛轉衰,兩父子歷經當中的時代巨輪,兒子「豹哥」坦言「以前啲客排隊求爸爸造船,現在10年都無做一隻」,同時感嘆已再無新人入行。

全人手木製帆船「大張保」號將於本周六啟航,為旅客提供遊覽維港、離島以及餐飲服務。(余俊亮攝)

「材料好、勁航速」,年屆86歲、一生做了300多艘船的仙叔對自己最後作品讚不絕口,可載80人、全人手木製的帆船「大張保」長98呎,仿明朝風格設計,用硬質地的抄木作內部結構,油面紋靚的柚木作外觀,帆布與姊妹號「張保仔號」的純紅色不同,改為「白底藍龍」。仙叔直指「大張保」較「張保仔號」穩定、闊落,「心思畀咗落去好大。」

製作木船的兩父子區渭(左)及區世傑(右),對本港造船業日漸衰落感可惜。(余俊亮攝)

80、90年代造船業風光一時

不過「大張保」足足2年的製船過程,都反映着香港造船業的衰落。50歲的豹哥自小隨父仙叔造船,至今37年,其「光明船廠」更早於50年代創立,可謂造船世家。他憶述80、90年代的風光時代,其時船廠年產3、4艘,甚至要租其他船廠工作,但時至今日已風光不再,「以前啲客排隊求爸爸造船,現在10年都無做一隻。」

豹哥坦言,人手造木船要靠船匠肉眼、經驗作判斷,刨木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但工作辛苦,既無新人入行,材料亦貴,今次製造「大張保」的材料也要於內地尋找及在內地製造,「香港人才、木材都無……連揾口釘都要返大陸買。」

大張保號平日早上會提供航行至南丫島、長洲等離島的服務。(余俊亮攝)

隨著造船業衰落,豹哥稱,目前船廠只做維修生意,現時亦只得他們一家敢接木製營業船訂單,因木製營業船與一般木製船最大分別,在於要通過海事處重重檢驗。他舉例指,「大張保」原先設計60呎高的桅,但被海事處要求縮短至33呎,確保穩定性,「桅係用嚟揚帆,係靈魂……好可惜更高嘅桅都做過,海事處嘅人其實未必咁有經驗。」

滿載仙叔及豹哥兩父子心血的「大張保」營業日中午12時至下午5時航行維港,在中環及尖沙咀碼頭上落客,另外逢星期二、四、六早上會到赤柱;星期三到南丫島;星期五到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