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齊放紙飛機 社工籲「放手」予子女飛翔 學面對失敗更重要

撰文:曾向銓
出版:更新:

社會競爭大,家長害怕子女「輸在起跑線」,在壓力下催谷子女學業成續,要求他們十項全能。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舉辦親子放紙飛機比賽,寓意家長放手讓孩子飛翔,「放手不是不理會,而是要做到Good enough」,輔導員吳永權如是說。

30個家庭參加「那一天我們會飛」放紙飛機活動。(鍾偉德攝)

協會屬下的小學輔導服務處今日舉行「那一天我們會飛」放紙飛機活動,30個家庭首先在機師指導下學摺紙飛機,然後分組舉辦簡單比賽,體驗「放手飛翔」的感覺。

吳永權(右)表示,「good enough」是指管教子女上做到不多不少,而非完全不理會。張綺茵(左)亦認為,家長應多一份鼓勵,讓子女多一點思考。(鍾偉德攝)

事事着緊子女表現的「怪獸家長」,不局限於中小學。本身是社工的協會服務處輔導員吳永權稱,曾聽聞有幼稚園辦拍球比賽,女生練習表現一向良好,到比賽時失準,三甲不入,家長向學校投訴計分方式不準確。吳表示,家長着重小朋友成功,以為只靠成功才建立到信心,但有時教小朋友面對失敗更加重要,透過失敗才能進步。

放手是做到不多不少

中、小學生年紀輕,遇到失敗未必能妥善處理,家長難以安心放手不理。吳永權認為,放手是種藝術,「good enough」是指做到不多不少,「不是完全不理小朋友,讓他跌到頭破血流…而係要在旁邊教導他,每次失敗當中應要學到的事」,而拿揑放手的程度絕不容易,家長同樣需邊學邊做。服務處學生輔導主任張綺茵亦認為,家長多一份陪伴及鼓勵,子女多一點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真正讓子女成長。

即使下定決心放手,又該從何處「放」?張綺茵表示,家長包辦子女日常生活細節,導致他們到小三、小四都不懂綁鞋帶、清潔自理,大小肌肉、手眼協調等能力發展較慢,認為可在生活自理上開始放手。吳永權就認為,家長應先放低社會價值觀,再按子女能力,給予他們發展興趣。

小朋友出全力放紙飛機。(鍾偉德攝)

參加今次活動的余太表示,9歲的兒子初升小學時,自己較緊張,會催谷他溫習,但成績不似預期,亦會令他發脾氣,「催谷會有反效果」;其後只要求他盡力,不必追求好成績,成績反而有大進步。余太認同要放手讓子女學習,現時會教兒子過馬路要注意的地方。

吳先生指「放手」觀念對他有所衝擊,會嘗試實踐。(鍾偉德攝)

吳先生亦指,現時很多家長因擔心子女學業,在不知不覺間「做多咗」,「到默書考試,即使兒子疲勞,自己亦會提醒溫多少少、早些起床溫習。」對於放手讓子女自主學習,吳先生坦然今次活動有所衝擊,但未必能即時做到,「大圍氣氛都緊張學業時,自己很難做到,但會嘗試調節自己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