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港製廢玻璃外牆降溫塗料 首奪James Dyson設計大獎可持續發展獎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天氣較以往炎熱,其中一個原因是本地建築物增多,混凝土在日間吸熱,晚上釋放熱力,令氣溫升高。天氣酷熱令大家離不開冷氣,長期開冷氣耗電而且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惡性循環。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以廢棄玻璃為原料,研發降溫外牆塗料E-COATING,奪得本年度James Dyson 設計大獎的可持續發展獎。團隊正積極促進E-COATING商品化,讓科研成果進入市場,紓緩暖化問題。

本地發明 低成本高效降溫塗料 助力可持續建築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自從2005年起向全球年輕發明家召集創新構思,創造出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發明,參賽者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E-COATING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陳海鋒(主修能源和環境工程)及肖璨(主修機械和自動化工程)合作研發,團隊首先於2023年度James Dyson 設計大獎香港區脫穎而出,躋身國際賽20強並勇奪可持續發展獎。E-COATING有效阻隔和反射約95%的陽光,含無數極小的玻璃顆粒的E-COATING有效將太陽光產生無數次的折射,節省了建築物冷卻時所需的大量電力,尤其適合香港等太陽輻射強烈的東南亞地區。

E-COATING原料為廢棄玻璃,成本比坊間同類塗料低一半。

E-COATING的誕生,為能源消耗與資源浪費這兩項環境問題,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方案。「我們發現冷氣電力消耗佔香港總用電量的31%,另一方面,每天約有178公噸廢棄玻璃被送填埋區,於是便產生了以循環經濟改善氣候問題的想法。」E-COATING不只為廢物賦予新的環保價值,而且生產過程碳排放量低,成本更比坊間同類塗料低一半,有助推廣至不同層面的應用。「常規降溫塗料使用的納米級材料需高溫生產,碳排放量高,亦造成能源耗損,加上複雜的製造流程與有限供應,導致產品的售價較高。相反,E-COATING以成本較低的回收玻璃為原材料,製造過程相對簡單,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積極拓展應用範圍 引領環境革新

為了讓E-COATING成為更完善、應用範圍更廣的產品,團隊正進一步提高物料塗層附著力和易用性,並積極推進E-COATING商品化。他們同時著手研究適合於室內使用的新E-COATING配方,團隊表示,最初將配方的研發重點定為適用於普遍建築屋頂和外牆的混凝土,隨着與不同的潛在客戶接觸中,發現金屬屋頂或電箱等同樣具備需求,因此決定在下一階段的研發中,將開發適用於金屬表面的E-COATING。

為了讓E-COATING成為更完善、應用範圍更廣的產品,團隊正進一步提高物料塗層附著力和易用性。

對於這次能夠代表香港首次獲得國際大獎,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獎,團隊指既榮幸又感動,因為這不但確認了E-COATING的商業應用具有實際面對並改善環境問題的能力,並且有潛力為世界帶來顯著變革。團隊已經成立了初創公司,期望能盡快將其引入市場,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提供助力。

波蘭發明家獲人道主義獎 首爾大學學生團隊奪國際冠軍

而人道主義獎則由波蘭發明家Piotr Tłuszcz設計的The Life Chariot奪得,他從烏克蘭衝突中觀察地面醫療運送的局限性,設計出一種用於醫療後送的越野拖車,可以連接到任何具掛鉤配備的車輛上,輕量和懸吊設計便於拯救傷者。國際冠軍由首爾弘益大學的學生團隊Yujin Chae,Daeyeon Kim,Yeonghwan Shin及Yuan Bai發明的The Golden Capsule奪得,產品是一種非電動、免手持的靜脈注射裝置,利用彈性和氣壓差異而非重力,使災區的醫護人員在運送病患時無需再舉起靜脈注射包,也不需要以電力來控制輸液速度。設計靈感來自今年2月2 月,土耳其和敘利亞地震的疏散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在惡劣的環境中移動,同時為患者手持多個靜脈注射包的困境。

(資料及相片由Dyson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