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實踐中央對港政策新思維 張德江泛民會面的重大意義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4月14日,港府公布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翌日出版的《香港01》周報,我們已指出,掌管港澳事務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南下,不會只就「一帶一路」議題發表言論,預料他會「傳遞中央治港的最新立場,甚至包括中央對港獨的最新定調」。張德江過去三日在香港的「看、聽、講」,及他此行的目的和活動內容,都證實了《香港01》的判斷正確。
張德江此次訪港,名義上是應行政長官梁振英的邀請,出席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論壇,自然要就論壇的主旨發言。他鼓勵港人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進一步放大和提升香港的優勢。這是北京的一貫立場,並無新意。

(政府新聞處圖片)

焦點中的焦點

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也是張德江這次訪問的「焦點中的焦點」(梁家傑語),是他周三與4位泛民議員在宴前的「酒會」會晤和對談。正如很多評論指出,這是香港回歸後中央領導人首次直接與民選、代表民意的泛民議員「近距離接觸」。與張德江會面的其中一位泛民議員、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對《香港01》表示,這等於是中央確認了泛民議員的「憲政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面並不是禮貌性的互致寒暄。4位泛民議員就特首、政改和中港關係表達了相當尖銳的意見。張德江沒有表現不悅,也沒有反駁,並且用「放諸四海皆準」來回應他們對真普選的訴求。在談到發還回鄉證予若干泛民議員, 張德江的回應是「問題總會解決的」。

中央對泛民的態度有了改變,還可見於周四張德江離港前與各界代表會面時發表的講話。他將泛民形容為「不同意見的社會群體和代表人物」,而不是「反對派」,又表示會聽他們的意見,還要「耐心地傾聽,瞭解對方的立場,讓他們把話說出來」。

被邊緣化已久的泛民必須把握時機,積極爭取與中央加強溝通。

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有理由相信,中央對港政策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直以來,最能夠影響中央治港路線的京官是港澳辦前主任廖暉,今次張德江來港向泛民拋橄欖枝,意味廖暉主政時期所演繹的中央對港政策正式壽終正寢。

香港回歸將近19年,歷年訪港的中共領導人如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和李克強等人,他們訪港時的兩地關係的景況,均未似此番張德江來港這樣堪憂。就算是2002年朱鎔基訪港,那時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經濟衰退,政府財政收支連年赤字,這些都不過是一時的經濟不景。那時朱鎔基為安定港人信心,說過若香港有需要發債將會身先士卒認購支持。在朱鎔基的豪情壯語和國家堅實的後盾下,很快安穩了港人民心,其後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在沙士後來港,帶來了CEPA,幫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同時開啟了「自由行」大門,挽救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

政改爭議撕裂中港

但此番張德江來港,已是相隔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4年,香港在這段時期,經歷佔中和政改爭拗,社會日益泛政治化,中港兩地面臨前所未有的分離、撕裂。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14年6月發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首次突顯中央「全面直接管治權」,到人大常委會為香港特首普選落下重重框架,再到某些內地官員、學者鼓吹「去殖民化」論、「兩制隔離成港發展障礙」論、「香港法官錯誤理解基本法」論等,這種不愉快的經歷,激起港人對中央的不滿,令原來明確的中港關係變得複雜和尷尬。

「一國兩制」本是一個無先例的制度實驗,其要義就在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者的差異,任何偏重一邊均會令「一國兩制」走樣、變形。任何社會要暢順運作,都有賴人民與政府合作和支持,但當社會撕裂的時候,單靠批評、鎮壓實在無法維持社會安寧;用張德江的話來說,就是在過去一段日子,香港正不斷經歷着「對其沒有好處」的「折騰」。

(資料圖片)

這次張德江帶來的治港新思維是什麼呢?簡言之,就是首先抱開放、包容的心,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士作直接、坦誠的溝通。這意味着放棄敵我矛盾的鬥爭思維,不再將香港的政治力量簡單化地二分為親中派與反對派。然後將親中派視為愛之欲其生的「親信」和「自己人」,將反對派視為需要提防、打壓與排擠的「異己」與「敵對勢力」。這套管治思維的問題在於,被定性為反對派的泛民主派是民選的民意代表,不吸納這股政治力量、不聽取他們的意見,等於疏遠選民和與民意脫節,只會造成不斷的爭拗和社會內耗,又怎可能政通人和?更何況主流泛民大都屬於溫和派,不乏爭取香港回歸的愛國人士。他們原本可以是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重要力量,將他們定性為反對勢力既不公允,也不明智。

建制派與泛民主派的朝野分割,是造成今天香港社會撕裂的重要原因。這種厚此薄彼、親疏有別的做法,在香港的發展遇到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時,建制派開始蛻變為既得利益者和騎牆投機者,更成為窒礙香港改革的保守勢力。

張德江這次來港用「看、聽、講」三個字概括他此行的目的和活動內容,就是這套新思維的行動和實踐。正如他的抵港講話所言,他今次確實在不同場所和不同環境積極發表講話。這些講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主題就是開放和包容。所以他說不要「分黨分派」,又指香港是多元社會,有不同聲音很正常,只要尊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只要為香港好,中央「願意聽取各種意見,通過各種方式交流」。

新思維會產生新格局。北京以實際行動向泛民打開溝通的大門,4位泛民議員的勇氣,值得我們鼓掌。在香港目前複雜的政治形勢下,泛民接受邀請與中央領導人會面不是容易的決定。4位泛民議員之中,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和衛生服務界的李國麟馬上接受;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經考慮後改變初衷接受邀請,梁家傑則在和黨執委溝通兩天之後才接受,這完全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他們最後選擇了溝通而不是對抗,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忠於自己的信念, 在與張德江會面的時候,就他們對香港問題的理解和認知痛陳利害,包括落實真普選、梁振英下台和停止干預香港事務。他們不亢不卑的態度令人佩服,也是港人之福。

(余俊亮攝)

劉慧卿告訴《香港01》,會晤結束,他們離開之際,一位出席酒會的人士用英文對她說「我以你們為榮」。此話不假,香港人應該以這4位在關鍵時刻為香港做了正確選擇的議員為榮。他們所作的正確選擇,致使中央對港的新政策可以順利展開和得到實踐。沒有他們的積極回應,這次兼具破冰和破局意義的歷史性會面便不可能發生。

4位泛民議員在張德江面前實話實說、直斥特首之非,令政敵無法將「出賣港人」的罪名加諸他們身上。同樣重要的,是他們的直言為中央與泛民的坦誠溝通定了調子和標準。《香港01》經常強調,要解決中港矛盾,雙向溝通是關鍵。自說自話不是雙向溝通,只說對方喜歡聽的話也不是。

長期以來,泛民不但遭中央政府的治港機構忽視,也被港府冷待。近年來又被激進民主派和本土派追擊和分薄票源,可說是兩面受敵。這個格局勢必會因張德江與泛民議員的歷史性會面而出現改變。中央領導人今次打破常規與泛民議員會面,其實是打了中聯辦和特區政府一個耳光。試想,如果他們盡了責任做好份內的工作,又何需國家領導人費如此大的周章破冰?現在中央的對港政策既然出現重大改變,並由身為委員長的張德江南下親自示範,中央政府治港機構和特區政府便不可能不改弦易轍,像以往一樣視泛民而不見。

對張德江訪港的誤讀

張德江訪港結束,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形容委員長與泛民議員會晤,是突顯了國家領導人的寬容和氣度。其實,能夠作為國家領導人,寬容和氣度應該是基本的素質,並不需要下屬強調,更何況會見香港泛民議員是領導香港事務的張德江的份內工作。用寬容與氣度來描述與泛民會面,好像有點高高在上,並不能正確反映張德江訪港期間企圖展現的態度。

梁振英在建制陣營多年,一般人都認為他很懂得掌握中央政府的意思,有效闡釋中央的對港政策。然而,至少在最近的兩會之前,香港市民普遍相信他的強硬態度和鬥爭文化代表了中央,以致出現梁振英的民望下降,中央在港人心目中的受尊重程度同步大幅貶值,說中央被梁振英挾持了不為過。這一次張德江訪港所展現的姿態顯然與過去幾年的梁振英非常不一樣,甚至可以說,張德江這次訪港是為其「補鑊」,修補不斷惡化的中港關係。人們不禁要問,梁振英就真的這麼不知道中央在想什麼或者是如何思考問題的嗎?

(政府新聞處圖片)

還有一件事情大家應該注意。一些通常被港人視為最了解中國政治的「權威人士」,他們並沒有很好認識中央的對港思維,一直以來都用恐嚇香港的口脗,逼迫香港人要逆來順受,甚至到了沒有必要對中央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將自己的憂慮表達出來。這些「權威人士」往往喜歡借用香港人對中央政府專制的顧忌,要港人不要「胡思亂想」,中央自有一套處事方法。事實上,這些「權威人士」的認識水平,或許根本無法理解中央領導人的意思,以致經常自以為是,錯誤解讀中央政策。如何解讀張德江訪港目的就是一面鏡子。有些人認為張德江訪港是為了支持建制派九月選舉,希望在這之前為建制派營造和諧氣氛,避免建制派徹底潰敗。另一些人認為這次張德江訪港是為了挺梁連任。表面看來,這些分析或許都有道理,但如此理解中央領導人的工作實在狹隘。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因此支持作為香港行政長官的梁振英,甚至是挺梁,有什麼問題?將其簡單轉換為「挺梁連任」就有些自說自話,想像力豐富了。試問,對於中央來說,梁振英連任有這麼重要嗎?低估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情的掌握,低估中央政府對管治香港的自信,可能是這種誤解的原因。認為張德江訪港是為建制派選舉抬轎就更是鼠目寸光。試想,國內大小事情多不勝數,中央政府對香港建制派給予的支持已經不少,真的要領導人親自出馬才能保護香港建制派的「江山」?有人將訪港說成是為了選舉,純粹是不了解中央政府的處事風格。

經過這一次張德江訪港,香港人應該重新認識中央政府是如何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不至於被某些人繼續誤導中港關係,要知道,這些人既不能了解中央思維,就更不會懂得如何將香港問題的實況反映到中央。如果真是這樣,中港之間不可能不繼續「帶着矛盾去溝通」。

從這兩種人對中央政府的錯誤解讀,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絕大部分香港人無法意識到中央政府的治港思維。經過這一次張德江訪港,香港人應該重新認識中央政府是如何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不至於被某些人繼續誤導中港關係,要知道,這些人既不能了解中央思維,就更不會懂得如何將香港問題的實況反映到中央。如果真是這樣,中港之間不可能不繼續「帶着矛盾去溝通」。

泛民必須把握時機

至於激進民主派和本土派,看見泛民與張德江的歷史性會面,心裏可能不快但卻不能發作,因為沒有發作的理由。張德江也提到本土,說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和抗拒中央,甚至提出港獨,以本土之名行分裂之實。他沒有提到佔中和旺角騷亂,但強調法制是「核心價值」和「社會穩定基石」,並希望司法機關「不縱容違法」。泛民主派以和平、理性和非暴力手段爭取目標,與激進民主派和本土派不可混為一談,北京在這方面的立場已經非常清晰。

被邊緣化已久的泛民必須把握時機,積極爭取與中央加強溝通。 今日的香港有太多的挑戰要面對,太多的困難要克服。很多民生問題,要靠港府與泛民充分合作才有望解決。港府要虛心聽取和積極吸納有廣泛民意基礎和代表性的泛民意見,泛民也應該着力於敦促政府改善民生、勵精圖治的工作,化消極抵制為積極監政。我們曾經表示梁振英不應該尋求連任,但他的任期還剩下一年,泛民不應只糾纏於梁振英一人的去留,而是爭取在這期間為市民福祉制定合理政策,才算是各司其職。

至於香港人在這個新格局中應該怎樣做?張德江說香港是個「氣候好、環境好和飲食好」的「好地方」。香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地方,除了好氣候、好環境和好飲食之外,還要有好心態。好心態就是懷着開放、寬容的心求同存異。在要求別人明白自己的同時也體諒別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