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香港取代大陸成有毒電子垃圾處理中心  誰是罪魁禍首?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多不勝數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它的經濟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何會走上20年前汕頭的老路,向電子廢物回收和處理如此低端的產業發展?政府是否要讓問題惡化到20年前貴嶼發生的情況才會堅決執法?今日的香港,難道要和1990年代一個大陸的市鎮相提並論?

洋垃圾湧港問題嚴重,《香港01》發現背後涉及多個中港集團,商人拆解電子廢料提煉值錢貴金屬,卻要香港環境埋單。(黃永俊攝)

香港公務員「不作為」的情況有多嚴重?日前,申訴專員公署狠批海事處對海上事故的跟進調查工作「極度差劣」,有個案拖延逾8年,在公署介入後才作跟進。石澳東丫背村的非法僭建和違例霸佔政府土地,更是在媒體報道後,地政總署才採取行動。政府執法與執行政策的能力與公眾的期望明顯出現重大落差,也不符合公務員素以高質素和高效率見稱的聲譽。

這都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差劣、可能導致更嚴重後果的個案,也許根本不是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的對象,也不是傳媒報道的焦點。《香港01》的調查發現,由於政府執法不力,甚至說是「懶理」也不為過,香港已經取代大陸,成為全球有毒電子垃圾的集散地,並出現了一條非法走私、處理和轉運電子洋垃圾的產業鏈。接收和處理這些垃圾的工場遍布新界多個地方,在垃圾處理過程中釋出的有毒物質不僅損害工人的健康,更污染土壤和水源,對當地居民構成威脅。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垃圾是怎樣通過海關和邊界的檢查進入香港境內?從中獲利的人士為什麼可以逃過警方的執法和環保署的檢控?這些都是政府要回答的問題。香港早於2006年已經引入規管電子廢物在國際間轉移的《巴塞爾公約》,但政府以如此漫不經心的態度執法,條約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回歸後,有關香港被「大陸化」的言論甚囂塵上,但其實如果做得好,那香港確實有些地方可以向大陸借鏡和學習,如何有效雷厲風行地處理電子垃圾就是一例。中國曾經是全球最大、最不受規管的電子垃圾處理中心,但中國早在1994年已提出禁止已發展國家將有毒的電子垃圾輸入發展中國家,這個倡議其後成為《巴塞爾公約》的基礎。1996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禁止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入境。立法的目的,除保護環境和保障人體健康外,還要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位於汕頭市的貴嶼鎮國際知名,因為它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處理場,西方媒體曾經廣泛報道。自1995年,貴嶼開始接收電子廢物,高峰期估計在當地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多達15萬。廢物處理過程中釋出的鉛、鉻和錫等重金屬和有毒物質不但嚴重污染當地土壤,更將污染物帶入水源。有指貴嶼致癌的二噁英含量全球最高,調查亦發現,貴嶼的流產率比正常高6倍,而七成的兒童血含鉛量過高。

換言之,當年的汕頭市跟今日的香港同樣是有法不依。中國政府立法雖早,但執法不力,一直到2012年才全面整頓。先是2012年出台的基金補貼制度,對符合環保技術規定的100多家電器電子產品正規回收拆解企業提供補貼,大幅提升它們處理電子垃圾的技術和安全水平。其後是2013年開始實施的「圈區管理」制度,將數以千計的電子拆解戶集中納入經濟產業園區內統一管理,並同時取締園外的電子拆解活動。由於措施有效和管理得宜,貴嶼不再遍地垃圾,市容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市鎮的污染物水平有顯著降低。

電子垃圾「侵略」香港這件事情的荒謬之處在於:那邊廂,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貴嶼正努力擺脫「世界電子垃圾之都」的污名。這邊廂,由於特區政府執法不力,香港似乎要重蹈貴嶼的覆轍。更荒謬的是,20年前一窮二白的貴嶼選擇與垃圾為伍、靠處理垃圾為生,是為貴嶼人提供就業機會。那即是說,為了生存。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和多不勝數的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它的經濟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何會走上20年前汕頭的老路,向電子廢物回收和處理如此低端的產業發展?政府是否要讓問題惡化到20年前貴嶼發生的情況才會堅決執法?今日的香港,難道要和1990年代一個大陸的市鎮相提並論?

某程度上,香港可能取代貴嶼成為「世界電子垃圾之都」是拜大陸嚴厲執法所賜。大陸收緊電子洋垃圾的入口,於是大陸商人來港經營非法回收場,再將洋垃圾轉口到東南亞。但電子垃圾破壞環境、污染土壤、危害健康,早有公論。環保執法本應用可能的最大力度,問題是香港政府根本沒有一套環境生態治理政策,就好像口口聲聲說要推動科研一樣,既不認真做,又不懂得怎樣做、只是交差了事,又怎會取得成果?

《香港01》記者過去半年與美國環保組織BAN合作,根據全球定位系統追蹤到由美國走私到新界的電子垃圾,並以高空航拍鏡頭攝得大批電子垃圾堆積如山的震撼景象。(黃永俊攝)

有人或者會責怪大陸將「垃圾產業」轉移到香港,但撫心自問,如果香港政府不是執法不力,又對本地產業空洞化束手無策,致使勞動人口的工資持續下降,這些產業又怎可能轉移到香港,又在這裏找到為了微薄薪酬處理有毒垃圾的廉價勞工?

政府不重視環保,是否因為在現行制度下民意無法對它有效監察?回歸前,英國委派的總督為香港興建不少郊野公園,這項殖民地政府的德政顯然不是為了順應民情或滿足市民的要求。今天的立法會至少部分是民選的,卻反而見不到尊貴的議員在環境問題上有所作為,那是出於無知、還是不負責任,議員自己應該反省。

由於選舉制度的缺陷,香港政府的認受性本來已經先天不足。政府應該做的,是以有效管治逐步提升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認可。一個能幹有為,能夠令市民安居樂業的政府,不管如何組成和透過什麼選舉制度產生,也會有高民望和高認受性,政治學者稱之為「來自政績的認可」。反過來說,即使是民選的政府,也會因管治無方而被人民唾棄。 

從這個角度看,公務員和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和專業失職只會加深政府的管治危機。本屆政府強調「適度有為」,但為何對四面八方向香港湧來的洋垃圾採取近乎「不設防」的政策,對新界快要成為電子垃圾集散地亦視而不見?香港的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產業不成氣候,卻變成打碎LCD屏幕和拆解電路板的電子廢物處理中心。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目的,不就是要幫助香港發展成為科技領域的先驅嗎?它對事態的發展不知有何感想。

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無能、議員的失職,以及公務員的懶政怠政,會令香港繼續往下坡路走。不論是自由經濟、一國兩制、還是真普選,任何空洞的口號都不會導致香港出現真正需要的改變。惟有強而有力的領導,一個有承擔、有魄力和有遠見的政府和議會,以及一支超越政治爭拗、以服務市民為己任的公務員隊伍,才可以重振香港,令香港人重拾信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