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中共奮鬥下個百年 香港做好一國兩制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今年的7月1日不單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四周年,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慶。當天早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大會隆重宣告全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且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裏所謂「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是指《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寫到「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香港回歸了二十四年,即是香港已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國家發展最少二十四年,對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自不可能毫不認識,置身事外。

隨着中國正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將會進入挑戰「兩個一百年」的下個百年奮鬥目標之路,亦即在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奠定了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先要於2035年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內容包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後再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提升國家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兩個百年目標 蘊含香港角色

特區的創設過程,早就跟中共與國家的「兩個一百年」目標產生了密切聯繫。「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最初即由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香港回歸兩個月後提出,而他在1997年首都各界慶祝回歸祖國大會上的講話更明言:「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僅可以保障香港回歸後長期繁榮穩定,也有利於促進祖國內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再之前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於1987年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亦說「一國兩制」與「五十年不變」的成敗跟中國能否達致「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對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香港自不可能毫不認識,置身事外。(羅國輝攝)

在前一個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裏,香港地位或許沒那麼重要。這除了因為國家恢復行使主權時間僅佔這百年的不足四分之一,亦跟其時香港生活水平高於內地有關,譬如國家統計局在香港回歸前兩年相繼制定了《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準》、《全國城鎮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準》,涵蓋人均生產總值、人均收入水平、恩格爾系數、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及中學入學率等十餘個指標。然而,兩套「小康」標準大部份項目對1997年的香港來說早已超額完成,難免導致港人對完成首個百年奮鬥目標欠缺參與感。

相比之下,在走向建國一世紀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路上,香港肯定要扮演更大的角色,畢竟它有近半期間已回歸祖國。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成就展覽時,曾經說:「希望廣大香港同胞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同心、開拓創新……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去年底,香港中聯辦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學習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開局的精神,會後結論同樣指出「當億萬人民朝着宏偉目標邁進時,香港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

正確認識黨國 摒棄陸港區隔

投身國家的「兩個一百年」,必須以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及其執政黨關係作為基礎。礙於長期受西方價值觀影響而產生的成見,有些港人總會片面強調特區是根據《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原則奉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誤判自身跟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鬥建設「小康社會」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無關,繼而想方設法從政治上將本港及內地作出對立區分。但正如國家歷任領導人曾多番強調,香港資本主義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部份,故此想保障前者,絕對不應倒過來排斥後者,反而要逐步增加對後者的理解和接受。

在一些發展指標上,例如人均住房面積,香港仍有巨大改善空間。(李澤彤)

況且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個別環節上,香港現時根本上仍在拖國家整體發展的後腿。本世紀初有關部門公布十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標準,當中包括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0平方米及每千人醫生數達2.8人,可是,香港至今在上述兩點的成績比許多內地省市還要差。此外,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工作之一,但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評估各地堅尼系數,香港與內地此前一年的數值分別為53.9及38.5,亦即本港貧富懸殊嚴重,距離「共同富裕」較內地更為遙遠。

今年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未來五年將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並且支持其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隨着中央出手制定《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漸趨平伏、本地社會局勢動盪不再,港人也是時候想想該如何回應國家的呼籲,放下過去對陸、港區隔的無謂執念,盡力彌補跟內地存在明顯差距的短板,主動為下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出一分力。

做好一國兩制 貢獻民族復興

具體而言,香港能夠怎麼貢獻「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國百年奮鬥目標?答案其實很簡單,便是做好「一國兩制」。這個「一國兩制」當然不可能像某些人想像那樣事事強調內地、香港差異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之分,而是在維護「一國」主權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尊重「兩制」相互之間和諧並存,並且探索香港資本主義在國家現代化的進程裏足資借鑑之處。尤其處於「五十年不變」年期即將度過一半的當下,香港更加需要向國家證明特區這「一制」具備支持其維持長期不變的實際成績,亦向世界表示特區這「一制」擁有在社會主義國度下存活與發展的空間。

港府若不改善自身治理效能低下的問題,恐怕只會損害「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與香港的繁榮安定。(張浩維攝)

與此同時,負責帶頭管治香港的特區政府官員們,還要緊記「兩個一百年」奮鬥始終伴隨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它們跟「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樣,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為發展國家、實事求是提出的方略,並非虛有其表或泛泛而談的政治口號。港府管治團隊假若再抱持昔日以「無為」、「不干預」為尚的消極心態,不肯改善自身治理效能低下問題,繼續放任本地社會經濟流弊叢生,結果恐怕只會損害「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與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遑論領導港人融入發展大局、參與國家奮鬥。

歸根究柢,無論是建設「小康社會」抑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都是希望達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身處從1840年起國家最先被迫放棄主權的這個地方,我們對於民族復興一事按理應該感受尤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投身相關志業。豈料現實卻是部份港人長年習慣西方生活與思想後,對今天的國家及其執政黨產生了隔閡,要麼忘記特區與「一國兩制」是中共創設,拒絕認識國家民族以至國家主權;要麼只懂得在口裏對於國家民族空談忠誠,實則無意親身參與貢獻國家發展。這兩種人毋庸置疑皆非及格的港人愛國者,他們對於「一國兩制」難言負上應有責任,應該於心有愧。

敬請留意2021年7月5日出版的第272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