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須為改革見真章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上周發表政策四大綱要,分別為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以及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在實施《港區國安法》及修訂選舉制度後的香港已由亂入治,面對着由治及興的新一個階段,故此一份以改革管治、促進經濟、改善民生為主軸的政綱,無疑符合香港當前的需要。

然而,改革必須來得徹底,以大踏步的姿態向前邁進。若然改革來得攝手攝腳,停留在「提速、提效、提量」的施政思維,而沒有撼動香港的利益結構,不觸及深層次結構矛盾,新政府必然無法如李家超在答問會所言般落實良政善治,讓所有人都認同新制度能夠帶來成果。我們不知道新特首能否同為香港開新篇,但肯定現在已是改革見真章之關鍵時刻。

特首候選人李家超4月29日公布參選政綱。(張浩維攝)

政綱只見小步 未及改革根本

李家超的三十二頁政綱文件提出共八十多項政策,並花了四大綱要之一針對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主張以縮短建屋程序為目標,提升政府覓地建屋的「效率」以解市民燃眉之急。「提速、提效、提量」的主張乍聽或新,但林鄭月娥在2017年的競選政綱中不也提出政府部門須增加土地供應、加快審批土地發展嗎?私樓樓價及公屋輪候時間同創新高的結果,證明了提高效率的藥方並不可能根治香港的房屋問題。病人仍然在發高燒,分別只是由40度稍為回落至39度。

加快土地及房屋供應理論上有助平抑樓價,但香港的房屋困境來自主導權旁落的問題,不少可供發展的土地仍然掌握在私人地產商手上。加上一手樓空置稅被「走數」,地產商可以策略性地左右市場供應,待價而沽。惟李家超僅表示對《收回土地條例》會「適當引用」,以及強調要「善用市場力量,促進私人土地持份者參與發展」,又說穩定樓價最適合社會,沒有回應有關空置稅的質問。我們無法不憂慮來屆政府能否根治房屋主導權旁落的問題,即使許下提速、提效、提量的承諾,終究也只是紓緩而非解決問題的治標之道。

又以四大政綱中的社會及青年政策為例,李家超打算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採取較寬鬆的資格審查限制,並提出「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由企業家或社會人才擔任導師,協助受跨代貧窮影響的年青人裝備自己。然而,香港貧窮問題的根本成因在於分配機制失效,在經濟結構轉型及去工業化後,大量勞動人口無法從事高增值、高回報的工作,利益嚴重傾斜地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經濟結構若然不改,仍然仰賴市場機制的「滴漏效應」,任何的扶貧、青年、退休保障政策都只會是小修小補。

即使在第二次分配的範疇,這份政綱亦未見大刀闊斧地全面改革,例如沒有積極地回應全民退休保障的需要,並以稅制改革支撐更公平公義的社會制度。蕭規曹隨的主張只怕反映新政府仍離不開大市場小政府、市民自負其責的思維,未能從過去幾屆政府的失治軌跡中汲取教訓。

香港基層的住屋問題急需解決。(資料圖片)

治政之道在於源頭解決問題

李家超提出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但要實現結果,治港者必先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問題深入研判,找到問題的根本成因。否則,即使是「提速、提效、提量」,香港亦只會繼續蹉跎歲月。數十萬市民在未來五年都將要繼續蜷縮於劏房或籠屋之中,年紀老邁的長者仍要在鬧市街角拾荒維生,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打工仔仍然只能祈盼僱主開恩。既得利益與弱勢群體的尖銳矛盾,最終亦會繼續滋生躁動和不安,成為下一場危機的計時炸彈。

縱看古今,改革成敗的關鍵都在於是否抓緊問題本質,繼而對症下藥。清末的戊戌變法便因為試圖治標而不求治本,最終只是曇花一現,清政府最終亦不能避免地成為歷史。論到改革,警隊出身的李家超相信對薛畿輔不會陌生。此名1969年上任的警務處處長面對華人探長的貪腐問題。其時探長與幫派勢力勾結,成形龐大而頑固的網絡,已非打擊呂樂、韓森等個別探長便能根治問題。在薛畿輔的幾項改革舉措中,收編刑事偵緝處、廢除總探長職位、加設警署警長等改組安排尤其重要,成功打破刑偵部盤根錯節的勢力網絡。

其實治本之重要,李家超應該比很多人都要清楚。就拿走私問題來說,若然連番打擊、多次截獲也未見改善情況,警方自然會從更結構性的角度研判犯罪活動的成因及漏洞,設法從源頭解決問題。治安之道如此,治政之道大同小異。

李家超在4月24日探訪劏房住戶。(李家超Facebook)

為香港開新篇要坐言起行

當然,改革從來都非易事。北宋王安石推行變法便面對保守派舊黨的阻撓,並為其失敗收場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曾被一些人認為改革幅度太大,要由鄧小平來一錘定音,抵住保守壓力。然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既已指出治港者必須「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和「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香港的改革需要已不應該再有懸念。加上李家超乃在無對手的情況下競逐特首之位,中央對其之「祝福」有目共睹,理應足以讓他拋開顧慮,推動一場徹底的改革。

不令人意外,建制派在李家超公布競選政綱後一片掌聲歡迎。民建聯立法議員劉國勳便表示李家超提出的目標「可以令輪候公屋的市民看到希望、能更快上樓」,經民聯形容為「既務實又進取,以成效為本,以市民福祉為目標」,自由黨也稱許其主張「既有方向性,亦具備前瞻性」。立法會議員作為廣泛治港者的一員,對這份未有觸及結構問題、部份流於因循的政綱也如此簇擁支持,未來五年又焉能鞭策政府,推動改革走得更深和更遠?

如果以為解決問題就只是改革流程那麼簡單,那顯然是對香港的不公平結構層次缺乏認識。即使我們看得見李家超的積極態度,即使這份政綱得到建制派的廣泛贊同,但大家要實事求是,至少到目前我們還未看見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當下需要的肯定不是掌聲。

李家超在論到房屋問題的時候表示,「方案已經很多,可以繼續討論,但必須坐言起行」,算是說明他也知道政府以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陋習。但坐言起行的態度其實同樣應該用在他的「同為香港開新篇」競選口號之上。李家超若要真的為香港開新篇,令香港成為留下來的市民安身立命之地,甚至吸引已移民者「回來共同建設香港,一同擁抱香港」,他的「開新篇」口號就必須坐言起行。唯有大步踏出革新,進行涉及結構矛盾的徹底改革,香港的問題方能得到根治,真正實現「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