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論】兩岸未來其實操之在己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四十年前的夏天,廖承志公開致「經國吾弟」,促早日解決兩岸和平統一,甚至表示願意親赴台北探望,惟宋美齡回函重申繼子蔣經國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寄望「他日光復大陸」。四十年後的今夏,北京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呼籲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實現和平統一。惟對岸的態度依然,蔡英文批評白皮書是「一廂情願」和「罔顧兩岸的現實」,稱大陸只是在「向那些畏懼中國、有意向中國妥協的,極少數的台灣政黨和人士招手」,國民黨則「強力反對一國兩制」。

北京這次的白皮書發表在解放軍環台軍事演訓、戰機飛越海峽中線常態化之後,無疑予人文攻武嚇之感。而且對比過去兩份台灣問題白皮書,前稱統一後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繼續自行管理黨、政、軍、經、財等事宜,而且能接受「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並曾指出「只要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今次最新一份白皮書卻沒有再出現上述具體承諾,中央的立場確實是益趨強硬,甚至有人憂慮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愈加渺茫。

8月7日,解放軍在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美聯社)

環台軍演聲中的白皮書

逾萬字的白皮書中,「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一句話尤其惹人關注,風頭完全蓋過了其餘章節和後文「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等表述。然而早在1995年1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裏已經說過,「我們不能承諾根本不使用武力,如果承諾了這一點,只能使和平統一成為不可能,只能導致最終用武力解決問題。」即便是前陸委會主任、現任台灣安全局局長陳明通在月前被問及中共侵台的可能性時,亦明言「中共謀我,從49年來沒有一天停過」,北京對於兩岸統一、阻止台灣分離出去的決心本應人所共知,並不是突然變得進一步擁抱武統方案。

對於兩岸和平,重點從來都在於「台獨」分裂活動與外部勢力的干涉,是否到了中共不得不以武力出手的嚴重程度。正如白皮書前言開宗明義指出的,台灣的民進黨「加緊進行『台獨』分裂活動」,配合外部勢力大搞「以台制華」,試圖改變與否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業和現狀」,才會迫使中央政府調整推進祖國統一的策略和方針。

換個角度說,假若台灣當局與社會此前有積極地回應陸方和統政策,而不是透過漠視、挑釁去賺取民粹或「獨派」聲音的支持,北京又怎會選擇武統?若然兩岸能夠在和平的氣氛下按照既有共識討論如何化解雙方分歧,今次又何須發表新一份白皮書?台灣當局以至美國西方指摘北京試圖以武力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完全抽離了它們在此期間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的脈絡,對台海和平毫無幫助。

國台辦、國務院近日再度發布對台政策白皮書《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Twitter@AmbQinGang)

政治現實面前的心理包袱

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中共發出的邀請帖、踏出的第一步棋,可是台灣四十年來未曾真正地應戰,沒有政治勇氣進行這盤棋局。近年台灣多了香港問題這個藉口來否定「一國兩制」,但在反修例甚至香港回歸以前,台灣也未曾正視過「一國兩制」的討論。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在啟程前往大陸前,力指北京須正視「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但諷刺的是,台灣朝野卻沒有正視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中共統一台灣的決心和能力,也沒有正視美援不可恃、台灣無任何本錢分裂出去的政治現實。

由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到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由蔣經國的「三不政策」、陳水扁的「小三通」到馬英九的「大三通」,台灣一方面接受着兩岸趨合的必須性,另一方面卻克服不了政治心理的包袱。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一邊口頭上宣稱想要維持台海現狀,另一邊卻縱容「台獨」聲音不斷擴張和加強勾結美國等外部勢力;在野國民黨的主席朱立倫早前訪問華府,為重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並且公開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那邊廂副主席夏立言卻前往大陸展開「關懷聆聽之旅」,表示希望兩岸繼續和平對話交流。他們或許自以為在玩弄「兩手策略」,可以左右逢源,實際卻是胸無方略,一事無成,在台灣內部以及在大陸都難以取信於人。

今次北京白皮書再提「一國兩制」之後,民進黨、國民黨或者其他台灣政黨同樣有着極大抗拒,都將「一國兩制」當成某個可以挨靶子的稻草人而已。各黨各派都沒有打算深入討論和統方案的空間及內涵,往往會在講完一段反對北京政策的開場白之後,立刻掉轉槍頭抨擊別黨反共不力、勾結大陸或出賣台灣利益等,蔡英文甚至莫名其妙地把環台軍演、白皮書跟桃園市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門」事件當作「內外挑戰」相提並論。朝野政客關心「九合一」選情多於一切,無怪乎連台灣人也揶揄這批政客說看論文比應對環台軍演還重要。

8月3日,蔡英文在台灣總統府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並發表講話。(美聯社)

台灣主體抑或被規劃?

只要能放下政治心理包袱,任何人也應該自看到兩岸關係趨勢是要走向融合發展。像是去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有關當局隨即展開了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工作;到了年底在緊張情勢下,大陸方面願意履行《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遣返新店槍擊案嫌犯,以及繼續實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甚至在今次新一份的白皮書裏,北京也首度應允台灣在統一後可以繼續發展對外經濟與文化關係、設立外國機構與適用國際公約等。

在過去的三通、開放大陸來台投資的過程中,台灣一再堅持要「操之在我」。正如鄧小平當年也強調「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台灣當然也要按着自己的需要和步伐來交流融合。但若然台灣真正明白何為「操之在我」,正確地重視台灣的主體性,他們便應該同時明白兩岸能否和平,台灣能否合乎其利益地實現統一而非被規劃甚至被武統,其實也是「操之在我」——視乎他們是克服政治心理地與北京探索方案,抑或繼續鴕鳥迴避,以至迷失於「台獨」和美援的鏡花水月。

無奈「台獨」分裂份子與外部勢力總是千方百計想從中作梗,使得「一國兩制」在港澳推行多年後反而變得更讓台灣卻步,大陸甚至要以軍事行動回應佩洛西的訪台。然而武統終究亦非中央所欲,白皮書交代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之後,接續就是談論「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篇幅要比「使用武力」、「非和平方式」等片言隻語詳盡得多。當年廖承志向蔣經國曉以「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己」之義,今日台灣當局與社會也許更需要深刻省思,到底是要觸發更多潛在軍事衝突危機,抑或積極應對大陸「一國兩制」和統方案,真正為台灣的未來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