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遇雷擊】閃電次數一小時激增500次 目擊者:感到附近有電

撰文:潘安奇
出版:更新:

一名18歲姓盧的國際學校學生,今日(2日)中午於馬鞍山郊野公園行山,行近彎曲山時遭雷劈中,同行友人於12時44分報警,盧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有目擊者表示事發時感覺到附近有電,於是馬上蹲下。事發前約半小時,天文台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而兩小時前,天文台亦發出雷暴警告。
天文台紀錄顯示,由中午12時至1時,新界東區的「雲對地」閃電次數高達568次,比11時至12時激增529次,而下午1時後,次數急促滑落至36次。

目擊者:感到附近有電

有目擊者指事發時正下大雨,路面滿佈雨水,當時一行人行到近山頂位置時,事主被一道紅色閃電擊中,目擊者當時亦感到附近有電,於是馬上叫所有人蹲下,並查看事主情況及報警。

閃電1小時內急增529次

天文台於今日上午10時48分發出雷暴警告,至中午12時15分再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小時後(下午1時15分)取消黃雨信號,再於下午4時15分取消雷暴警告。天文台資料顯示,中午12時至12時59分,全港的雲對地閃電紀錄共有1029次,新界東、包括事發的馬鞍山位置次數最多,高達568次,大嶼山有248次、新界西182次、香港島及九龍共31次。

而上午11時至11時59分的資料顯示,新界東的雲對地閃電紀錄僅39次,即1小時內急增529次;下午1時至1時59分的資料顯示該區紀錄共36次,即次數再於1小時內急降532次。天文台指出,雲對地閃電是積雨雲和地面之間的放電,在所有閃電類型當中,它對地面的人和設施構成的威脅最大;另一方面,雲間閃電是不同雲區之間的放電,閃電通道不會到達地面。

事發前後全港雲對地閃電紀錄

天文台早前曾介紹其閃電探測器,指港九新界,包括沙頭角、舂坎角、赤鱲角等地方均有安裝,只要將所有探測器的訊號傳去中央電腦,就可以計算到閃電發生位置和時間。不過,天文台亦指行雷閃電有很大隨機性,根據閃電定位系統數據雷達,只可粗略預測閃電在未來一小時,最有機會影響哪一區。

天文台網頁亦有「香港閃電臨近預報」試驗版,讓市民查詢未來一小時可能在10公里或15公里範圍內出現的閃電,由紅色或黃色圓圈標記。

事件中18歲男學生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