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插臂】苦等半天必要之痛? 院方:有更急個案轉院或延治理

撰文:郭倩雯 蔡靜心
出版:更新:

40歲地盤工人鄧先生,昨晨慘被鋼筋插臂,送院六小時仍未接受緊急手術,劇痛難當,工會也批評等候時間太長。究竟,鄧先生為何要由上午等到黃昏?這情況是能避免?
院方今再解畫指,當時有病人情況更緊急,包括一宗顱骨切開、一宗緊急剖腹產子,及一宗腹膜炎剖腹手術。鄧先生憶述,當時護士透露因麻醉師不足,他質疑若資源不足,為何不將病人分流到其他醫院。院方則指,如將病人轉院,須重新接受臨床評估,或會延遲治理。

工會:等六個鐘好難受 公院間可增加溝通

工傷傷者捱痛苦等手術,令人質疑公立醫院有無妥善分流。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指,受傷工友在公立醫院等候6小時做手術較一般工傷的等候時間長,「公立醫院分流制度就係要等,工會需要檢討呢個制度,對工傷可唔可以酌情處理」。周續稱,「要工友等6個鐘咁長時間,佢會好難受、好痛」。職工盟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理事長陳八根亦認為,公立醫院之間應增加溝通:「瑪嘉烈醫院無位,可以問問其他醫院,有無手術室可以騰空。」

鄧先生質疑院方如資源不足,接收病人時應作出分流。(梁銘康攝)

醫院方面再解畫:有更緊急病人

瑪嘉烈醫院發言人回覆指,院方是根據手術室的使用情況及病人的臨床需要,安排手術,而昨天有5名麻醉科醫生當值及處理緊急手術。發言人又指,根據紀錄,當時同時有多名病人輪候進行緊急手術︰包括一宗顱骨切開手術、一宗緊急剖腹產子手術,另有一名病人因腹膜炎需要接受剖腹手術。院方依次讓情況更緊急的病人優先進行手術。

對於被批評未有按情況安排轉院,發言人解釋:「如將病人轉到其他醫院,病人需要重新接受臨床評估及輪候手術,或會延遲病人接受治理,對病人的護理亦欠缺延續性。」男傷者於昨日上午約12時到達瑪嘉烈醫院急症室,醫生先為他注射止痛針及抗生素以防細菌感染,並於大約一小時後將他轉送到骨科病房接受進一步治理。骨科醫生於約下午1時許為他進行檢查,並即時為他安排輪候進行緊急手術。發言人強調,傷者輪候手術期間,醫護人員一直密切監察他的情況,並於下午2時再次為他注射止痛針,傷者輪候手術期間清醒,維生指數正常。至下午約4時半,麻醉科醫生為他進行手術前評估,當時他表示希望到私家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醫院遂安排他簽署自願離院通知書,並經聖約翰救護車轉送私家醫院。

傷者意外後等待過程
10:52:警方接報地盤發生意外,消防其後到場
11:50:傷者被送入急症室,注射止痛針及抗生素
約13:00:轉送骨科並輪候進行緊急手術
14:00:再次注射止痛針
16:30:麻醉科醫生進行手術前評估
約17:00:病人尚未進行手術,自願離院,轉往私家醫院

醫生:公立醫院資源緊張 準備手術需時

急症室專科醫生張展鵬醫生指等候6小時才做手術,對於病人來說可能感受不太良好,但站於醫生立場,6小時是可接受的範圍。因準備手術需時,他解釋,以是次工傷傷者為例,他被鋼筋插穿手臂,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手術,而全身麻醉的傷者要空肚6小時或以上,避免在手術時出現反胃、窒息、氣管阻塞的情況。此外,若傷者有長期疾病,在接受全身麻醉前,醫生會為他抽血化驗,以確定麻醉份量及手術安全,因此手術前的準備時間可算是因人而定。加上公立醫院資源緊張,可能醫生正為更緊急的病人做手術。

張展鵬醫生指,急症室接收傷者後,會先做初步檢查,確定除了手部受傷外,還有沒有其他部位受傷,如呼吸氣管受阻引致有生命危險。然後就會替傷者照X光、照肺、驗血,作初步護理打破傷風針及止血,再轉介至骨科安排手術。

一般來說,只有醫院無法進行的手術才會安排轉送到其他醫院。今次工傷傷者即使被鋼筋插穿手臂,但沒有生命危險,亦不會因此而失去手臂,醫院會先安排手術室給更危急的病人。一旦傷者情況轉壞,根據醫院的分流制度,傷者會獲優先處理。

發生工業意外的地盤。(賴俊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