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被雷劈|觸電者會灼傷或心跳停頓 專家籲棄用金屬物品避雷擊

撰文:邵沛琳 鄧詠中
出版:更新:

今早(10日)將軍澳衛奕信徑一名49歲晨運婦被雷劈中,她右腰雙腳灼傷送院。攀山專家鍾建民指一旦遇上天氣劇變,行山人士應盡快離開高地及空曠地方,身穿雨衣可降低被雷劈的風險,而本港部分山徑有小亭,讓行山人士休息及暫避;急症科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觸電人士輕則會被電流灼傷及耳膜破裂,重則有機會心跳停頓。一旦發現有行山人士觸電,事主應先留意自身安全,再檢查對方是否有呼吸脈搏。

攀山專家鍾建民表示,由於閃電經常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為了減少「被劈中」的情況,應該棄用隨身金屬物品。至於今次事件的女子是否因擔遮被雷劈,鍾指因於太多因素難以一概而論。他指出,一旦遇上天氣劇變,應盡快離開高地及空曠地方。

鍾指出,假如使用雨傘時不小心跌倒,相對難平衡身體及增加受傷機會,他建議行山人士可以帶備雨衣,因雨衣相對輕便、膠質亦相對降低被雷劈的風險。另外,行山人士出發前應該留意天文台資訊,「資訊同科技都發達咗,大家出發前要睇天文台預報,行山時都會安心啲!」

專家:不建議於大石樹木下避雨 應該盡快落山

今早7時至7時59分,天文台錄得新界東40次「雲對地」閃電次數,該時段正值女事主被雷劈中的時間。鍾建民表示,本港不少山徑處於雷電交界區、雲層下面位置,包括馬鞍山昂平。

對於有人稱雷雨交加時,可以走至大石或樹蔭下暫避,鍾指上述做法不太適合。他解釋,有研究指當大石、樹木滲入雨水後被雷劈中,在附近的人及動物均有機會觸電。因此一旦發現風雲變色或有雷聲,應該盡快落山。

台灣及日本設「緊急山莊」 本港部分山徑有小亭

行山人士避雨設施是否不足?鍾建民指出,台灣及日本不少行山區域均設有「緊急山莊」讓行山人士休息及暫避,至於本港部分行山徑設有小亭,包括鳳凰山、麥理浩徑近馬鞍山段及茅坪等地。

行山遇雷暴注意事項:
1. 找建築物入內暫避;
2. 盡快落山往地勢較低的地方;
3. 遠離樹木、桅杆或導電性高的物體;
4. 蹲著,腳尖企高及掩耳,膠袋墊腳底;
5. 金屬物品及手機等用膠袋句好,暫放山邊;
6. 行山前要留意天文台的資訊。

警方正調查事件,並檢獲1把屬於女事主的雨傘。 (鄧詠中攝)

醫生:嚴重者有機會心跳停頓

急症科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觸電人士傷勢可分為輕微或甚至致命,輕微者可能會被電流灼傷及耳膜破裂等,嚴重者則有機會心跳停頓。馮醫生指出,觸電人士有機會出現神經線損毀、白內障等後遺症。

至於一旦發現有行山人士觸電,應該先保障安全及留意附近情況,於安全情況下檢查對方狀況,包括是否有知覺及心跳。假如事主處於清醒狀態,可以慢慢將他移至安全地點。相反對方沒有呼吸脈搏,應該為他進行心肺復甦法並保持對方保道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