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取電子錢包交易密碼 逾60人中招失74萬元 警搗詐騙集團拘11人

撰文:黃偉民
出版:更新:

警方搗破一個針對「儲值支付工具」(SVF;俗稱電子銀包)的詐騙集團,並拘捕11名男女。警方指,詐騙集團針對本地一個儲值支付工具的電子錢包,騙徒漁翁撒網打電話,訛稱事主的儲值支付工具出現不尋常,並獲取對方的一次性驗證碼(OTP)及交易密碼,再登入帳戶及轉走其金錢,案件逾60人中招合共損失74萬元。警方於今月1日至9日拘捕9男2女,他們涉嫌串謀詐騙罪被捕,其中一名被捕男子再被控管有危險藥物罪,警方相信行動已經瓦解一個本地詐騙集團,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譚威信警司表示,警方留意到一個針對「儲值支付工具」的詐騙集團在香港活躍,於今年5月起針對本地一個較多人使用的儲值支付工具電子錢包。騙徒「漁翁撒網」打電話、發送釣魚訊息等方法尋找受害人,他們會扮演銀行職員及受害者親友,訛稱對方的儲值支付工具有不尋常的情況,從而獲取對方的一次性驗證碼(OTP)及交易密碼。騙徒獲取一次性驗證碼後會登入事主的帳戶,再用交易密碼將錢轉走。

今年5月至12月,警方接獲超過160宗相關案件的舉報,受害者損失約188萬港元。警方經調查後,鎖定一個活躍在本地的犯罪集團,探員於今月1日至9日採取拘捕行動,成功拘捕9男2女本地人,被捕人介乎16歲至33歲,包括集團的骨幹成員及傀儡戶口持有人,罪名為串謀詐騙罪。行動中,警方檢獲小量毒品,並以管有危險藥物罪拘捕其中一名18歲男子。其中一名被捕男子已被暫控一項「串謀詐騙」罪,案件已於裁判法院提堂,案件將於2月25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訊。其餘被捕男女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明年一月中向警方報到,警方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譚威信警司(中間)。(黃偉民攝)

該個犯罪集團於今年5月開始運作,涉及近60宗案件及至少60名受害者(20歲至70歲),案中的受害者共損失約74萬港元,最多損失4萬元、最少損失為31元。當騙徒獲取受害者的基本個人資料,會使用軟件增加電話的真確性,包括用程式去改變來電號碼,從而獲取對方的信任犯案。譚威信指出,行動中警方檢獲一台電腦、10部手機及4張銀行卡等證物,行動相信已瓦解一個本地詐騙集團。

譚威信指就今次案件,警方已經與相關的儲值支付平台人員聯絡,並與他們聯絡並要求他們提升軟件安全、優化操作程序及降低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風險警方重申,串謀詐騙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禁14年,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警方提醒市民,必須妥善保管網上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帳戶的登入資料,包括帳戶名稱,登入密碼,和一次性驗證碼。如果收到聲稱由銀行發出的短訊或電話,市民可向該銀行查核來電者身份,不要隨便透露個人資料,密碼和驗證碼。另外,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刻收線,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或瀏覽「守網者」網站,增長網絡安全知識,避免墮入網上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