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2確診長者輕生 專家提醒逾70歲患者壓力大屬高危 留意三警號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本港多日逾萬人確診新冠病毒,醫療系統崩潰。今日(8日)接連揭發兩宗確診長者自殺慘劇,兩名年過七旬的長者分別選擇以自縊及墮樓的方式結束生命。
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70歲以上的確診長者屬高危人士,他們既擔心健康,又因未接種疫苗而出入受限,壓力倍增。有關注長者的社會機構則指出,約4成患認知障礙症長者有抑鬱傾向,家人倘發現長者出現不尋常行為,應找專業人士及團體幫忙;同時長者掌握的資訊較少,呈報確診亦困難,又面對缺藥、缺糧困局,建議政府與長者中心合作,盡早派發物資。

本港一日發生兩宗確診長者輕生悲歌。一名79歲姓梁老婦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後鬱鬱不歡,今凌晨被發現在葵涌一個公園女廁內上吊不治;荃灣梨木樹(二)邨一名有長期病患,近日確診新冠肺炎的76歲姓蔡老翁凌晨墮樓,送院不治。

疫情肆虐,確診個案數字以幾何式上升,而長者面對的壓力同樣倍增。精神科專科醫生余枝勝表示,70歲以上確診患者屬高危,加上有慢性疾病風險更高。一旦不幸確診,長者會有不同的煩憂,例如擔心染疫後健康狀況惡化、傳染給子女、被送往社區隔離時會「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等。此外,不少長者沒有接種疫苗,但現時很多場所要打針後才能進入,造成他們生活不便。余枝勝建議,倘家人有感長者憂慮,宜給予安慰,並做足防疫準備,買備退燒藥等,「有備無患」,令長者安心。

疫情資訊爆炸 長者難適應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服務總監黎秀和則稱,數據顯示約4成患認知障礙症長者有抑鬱傾向,影響他們應付現況能力,而疫情資訊及發展很急,對長者來說是新事物,因此更難處理:「以往每星期可以同家人飲茶,但依家唔可以,連最重視嘅農曆新年都可能無得見。」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服務總監黎秀和提醒要留意長者會否出現三個警號,包括對喜愛事沒興趣、睡眠轉差、進食行為有異。(資料圖片)

留意三警號:對喜愛事沒興趣 睡眠轉差 進食行為有異

黎秀和強調,社區有不少同行計劃協助長者應對疫情及精神健康問題,籲家人若發現老人家出現不尋常行為,應找專業人士及團體幫忙:「家人未必處理得到。」黎提到有三樣轉變可能是警號,包括老友記對本來喜歡的事情感沒興趣:「平時鍾意落街或打畀朋友,突然唔做。」還是注意的是長者睡眠質素轉差,經常半夜起身去洗手間,以及進食行為有變:「瞓唔到或成日瞓,唔食嘢或者狂食嘢,對近期發生嘅事無記憶,都要多加關心。」

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副總幹事余嘉龍表示,長者應對疫情難以求援,他們致電熱線通報確診,只是「不斷㩒制」,最後又要等待衞生署再聯絡,而昨日新推出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平台對他們來說「唔user-friendly(易於使用)」,長者只懂得使用安心出行,大部份不懂得上網及使用情報平台,令他們「唔知點算,好似世界末日咁,唔知食咩藥,唔知啲藥點食」,需要他人協助。

有長者在是否呈報確診上陷入兩難局面。初癒長者未趕及打針,以致進出場所受限,最終選擇呈報以獲醫學豁免證明書延期打針。(資料圖片)

他指,長者在是否呈報確診上陷入兩難局面。有長者反映子女不想他們呈報,擔心作為密切接觸者而影響上班,他們本身較少出門口,故亦埋怨被子女傳染。過往僅頭痛、肚瀉的輕症長者,因為擔心被安排在醫院外吹風,或等足數天才能上房而嚇怕,所以即使快測陽性亦未必會呈報。亦有初癒長者未趕及打針,以致進出場所受限,最終選擇呈報以獲醫學豁免證明書延期打針。

深水埗早是確診重災區,上月下旬該會接獲多名長者求助,反映沒有糧食及藥物等問題。其中有石硤尾邨長者表示擔心外出播毒,屋邨餐廳又關閉,未打針又不能進入商場購買糧食,又買不到退燒藥物,令他們陷入困局,亦有人指有藥物炒價貴,菜價、肉價高企,對於領取綜援過活的長者亦百上加斤。

余嘉龍指該會與深水埗區議員合作,上月底已向80多名長者上門派發免費乾糧、快速檢測包及退燒藥等物資,並與社企餐廳合作,存放退燒藥,協助有需要人士。余嘉龍指該會物資均是市民捐助,他認為政府擁有最多資源,建議通過長者中心向確診長者派發退燒藥及物資,解燃眉之急,「比條路行吓!我都唔想增加醫療負擔,點解團體做到、區議員做到,點解政府做唔到?點解市民要自救?」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明愛向晴熱線﹕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