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破本年最大宗海路走私案 遠洋船上檢$3億海味紅酒、玻尿酸針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海關破獲一宗遠利用遠洋船的走私案,估計市值共約3億元,是今年最大海路走私案件。香港海關早前(10月26日)在葵涌貨櫃碼頭偵破一宗涉嫌利用遠洋船走私貨物往內地的案件,檢獲大批懷疑走私貨物,包括貴價食材、餐酒、電子產品、固體廢料和受管制瀕危物種,若成功運到內地可逃避約3億元稅款。跟進調查後,海關拘捕一名48歲的物流公司男負責人和一名53歲的女職員,並扣查10個涉案的貨櫃。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講解案情指,海關人員近日經過情報分析及風險評估,相信有走私集團利用遠洋船,偷運貨物返往內地。海關早前(10月26日)在葵涌貨櫃碼頭,在一艘載有幾千個貨櫃的遠洋船上,發現其中10個貨櫃的申報有可疑,該些貨櫃報稱載有亞加力膠板,惟中國本來已生產大量亞加力膠,海關人員遂進一步檢查。人員利用流動X光掃瞄,發現該些貨櫃在形狀、物料、物狀等,都與申報的貨物有出入。

特別調查課監督鄭德喜(右)指流動X光掃瞄,發現該些貨櫃在形狀、物料、物狀等,都與申報的貨物有出入。(蔡正邦攝)

雖然貨物箱上印有塑膠公司名稱,但在打後檢查後發現全是走私貨,包括近50噸的海味,3萬枝餐酒、大量電子產品、化妝品、美容針,固體廢料及受管制瀕危物種。當中亦包括內地品牌相機器材,相信不法分子獲得內地的出口退稅後,再將貨物走私回內地供應市場。

美容針方面,則為韓國產玻尿酸針Bellast Soft L及Elravie Premier。海關指擔心貨櫃保存欠佳會令針劑受影響,最終影響內地市民健康。翻查兩間生產商網頁說明,指玻尿酸針的保存方法,應避免在陽光下直射,在常溫1至30度之間保管及禁止凍結。

海關估計走私貨市值約3億元,若成功運到內地可逃避3億元稅款。海關之後(10月28日)再採取行動,在元朗一個倉庫拘捕一名48歲的物流公司男負責人及一名53歲女職員,懷疑與案件有關。該物流公司於2013年成立,海關正追查有無涉及其他走私活動。

走私貨物中有超過一半是名貴食材,包括花膠,海參,元貝,魚翅及乾壁虎。漁農自然護理署瀕危物種保護主任陳翰奇指,是次走私貨中涉及不少受條例保護的物種,包括雙髻鯊、鯖鯊、犁頭鰩的魚翅、乾製壁虎及紅木。當中雙髻鯊、鯖鯊及犁頭鰩等物種因可被製成名貴魚翅,遭到大量捕撈令數量減少8成,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極危級別。陳翰奇強調,違反《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 》屬嚴重罪行,違反法例第586章的要求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1,000萬元及監禁10年。

李艷萍又表示,由於臨近歲晚,內地市場對高價食材有強烈需求,走私份子因而不惜成本,一改以往利用快艇及內河船等低成本做法,轉用較高運費及需時較長的遠洋船,企圖逃避稅款。

特別調查課監督鄭德喜亦指走私份子費盡心思,包括將10個走私貨櫃混在6000個運載正當貨物的貨櫃中,又在貨物箱上印有塑膠公司名稱,利用玻璃膠封邊,打算透過多種手法提高海關的執法難度,海關指會繼續打擊走私行為,並與業界保持聯繫。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中)、特別調查課監督鄭德喜(右)、漁農自然護理署瀕危物種保護主任陳翰奇(左)交代案情。(蔡正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