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今年偵破3715宗網購騙案拘477人 樂園演唱會票佔3成

撰文:陳傲淇 陳浩然
出版:更新:

警方針對網上購物騙案,今年總共七輪的「鐵將」行動中,一共偵破3,715宗騙案,涉案金額2326萬元,拘477人。其中在最新一輪行動(本月3至17日),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罪拘捕65人,分別41男及24女(年齡介乎14至68歲),案件牽涉579 宗,總損失金額達760萬元,當中最高一宗損失金額達200萬元,受害人售買大批玩具模型時受騙。

騙案手法千遍一律,均過數後賣家不見蹤影,甚至會扮買家,俗稱「彈票黨」,用不能兌現的支票支付,或演變成「找錢黨」,故意顯示入數金額比原定金額高,再要求賣家歸還多餘款項。警方呼籲,市民下載防騙視伏App「Scameter+」,輸入網店資料,即時評估詐騙風險。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高級警司許綺惠(中)、總督察鄧國軒(左)及高級督察陳穎(右)交代案情。(陳浩然攝)

警今年偵破3,715宗騙案 已達去年全年宗數4成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署理高級警司許綺惠指,網購騙案2021年錄得6,120宗,至2022年已升幅至8,735宗,今年總共七輪的「鐵將」行動中,一共偵破3,715宗騙案,涉案金額2,326萬元,拘477人。行動中,檢獲一批手提電話、電腦主機、電子記事簿、支票、銀行提款咭、銀行信、電話卡等證物。

常見騙案出現在社交媒體或推銷網站,當受害人感興趣主動聯絡賣家,賣家會要求先付款後送貨,當買家將款項存入戶口,賣家便會失蹤。而騙案類型分佈中,主題樂園、演唱會門票、旅遊套票等佔最多,高達3成;飲品及食品則佔17%;貴價名牌時裝手袋,以及家庭電器及電子產品這兩類,則分別各佔13%。

「彈票黨」演變成「找錢黨」 故意入多再要求歸還

警方亦發現,騙徒散落不同平台,包括本地、海外、國內網站 ,以及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網店上的帖文口徑與真正商家一致,惟未能看到店方買家評價、開業歷史,讓消費者難辨真假。

許綺惠亦指,騙徒普遍手法亦會扮買家,俗稱「彈票黨」,在購物平台上物色高級產品,用不能兌現的支票支付,當買家看到戶口帳面結餘,便拱手相讓將商品寄出。待支票失效,始發現付款失敗。

騙徒手法亦作出變奏,由「彈票黨」演變成「找錢黨」 ,同樣用不能兌現的支票購物,並拍攝了入票存根,故意顯示入數金額比原定金額高出數千、數萬不等,再向賣家表示「我入多咗,過返比我」 ,賣家不虞有詐便會滙款給騙徒。

網購詐騙集團以同一IP地址登入連接VPN 開設專頁呃人

高級督察陳穎表示,今輪行動中偵破的104宗騙案涉及同一集團,集團由去年7月至今年1月,短時間內在社交平台開設新購物專頁,擺放流行的產品,例如演唱會門票,並以平價出售作招徠,共騙121名受害者25萬元,買家往往透過轉數快付款後,便與騙徒失聯。

警方在3月14日,在全港多區鎖定集團6人,4男2女,年齡介乎 24至 68歲。警方發現,集團的傀儡戶口從同一IP 地址登入, 再連接一個VPN虛擬私人網絡 ,試圖掩飾身分,警方已成功起回該VPN 伺服器,相信已瓦解集團。

警方呼籲,市民在網購時,應心揀選賣家,盡量選揀官方網站。若賣家經常敦促希望盡快完成交易 ,但以個人名義戶口收錢,絕少用公司名義戶口,則需格外留神。在出售貨品時,亦不要單憑入數收據,就相信收款成功,應向銀行核數。由於支票入數需一至兩日核對,賣家應避免用支票交易,並檢查銀行戶口可用結餘,而非帳面結餘。

警方推出防騙視伏App「Scameter+」,資料庫由警務署核實定期更新,市民若輸入網店名稱、電郵、電話或收款帳戶,便能即時評估詐騙風險。程式顯示結果便會有4種顏色,紅色標示屬於高風險,與警方記錄的詐騙案有關:橙色標示屬於中高風險,有關商舖曾被舉報;黃色標示提防有伏 ,相關電話與詐騙電話相近;紫色標示則未有記錄,但仍需警惕。程式亦能查閱及分享防騙資訊, 接收最新推送消息,為市民辨識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