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盜他人身份證買電話卡電騙 涉款逾$560萬 拘23人最細僅15歲

撰文:馬耀文 鄭嘉惠
出版:更新:

黃大仙刑事部警區於9月1日至20日,一連20日進行第4次的「光影」執法行動,成功偵破42宗發生在全港各區的電話騙案,涉款超過560萬元。行動中,警方共拘捕 23人,包括21男2女,年齡介乎15至72歲。大部分人涉嫌干犯「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及「洗黑錢」罪。被捕人士中,分別有涉嫌洗黑錢傀儡戶口持有人、詐騙電話號碼持有人,以及負責從受害人手中收取現金騙款人士。

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主管督察林國憲(右)及黃大仙警區重案組第二隊主管督察郭嘉盛(左)交代案情。(鄭嘉惠攝)

警方表示,於2023年上半年,警方共接獲1,579宗電話騙案。對比2022年上半年的786宗,增加至2成,可見電話騙案仍然有上升趨勢,因此警方作出針對電騙案件的拘捕行動。加上,因應政府已在今年2月全面實行電話卡實名登記制,所以警方今次除了針對傀儡戶口持有人外,亦重點打擊詐騙電話號碼的持有人。

黃大仙警區重案組第二隊主管督察郭嘉盛指,23名被捕人士中,有12人涉嫌洗黑錢傀儡戶口持有人,有7人是詐騙電話號碼持有人,以及3人則負責從受害人手中收取現金騙款,他們分別報稱職業為倉務員、裝修工人、廚師、退休人士及無業等。當中年紀最少的被捕人士為15歲少年,他仍然在學。警方相信他被犯罪集團利用,負責向受害人收取騙款,並可獲幾百至幾千元報酬。

警方表示,一共有42名受害人,包括20男22女,年齡介乎22至88歲,職業普遍為售貨員、文員及教師等。警方亦留意到,有超過一半的受害人為60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大部分為誤墮「猜猜我是誰」的電話騙案。而單一受害人損失金額由 港幣2,000元至136萬元不等。當中涉款136萬元的案件為「假冒官員」案,受害人收到假扮內地公安的騙徒電話,指其洗黑錢,需轉帳「騙款」136萬元以表清白。受害人不虞有詐並進行轉帳,終發現受騙。

騙徒盜他人身分證及藉網上虛假招聘廣告 盜取個人資料登記電話卡行騙

行動中,警方注意到由於實行電話卡實名登記制,詐騙集團不能夠再使用不記名的電話儲值卡進行電騙,以隱藏自己身份,他們改為透過盜竊他人身分證,或在網上上載虛假的招聘廣告,從而吸引求職者主動聯絡。

同時,詐騙集團會以聘用求職者為由,要求求職者透過即時通訊軟件,傳送他們身份證副本,聲稱用作登記僱傭紀錄。當盜竊的身分證或者身份證副本後,詐騙集團會用作登記電話儲值卡,以用作電話行騙。

及後,騙徒就會與慣常手法一樣,用這些電話號碼致電受害人,假扮為受害人親屬,例如其子女,女婿、媳婦等等。當受害人相信後,騙徒會利用不同理由要求索取金錢,例如指對方比警方拘捕,需要保釋金,又或者有財政困難等。然後,騙徒便會要求受害人提取數萬元現金,並相約到特定地點進行交收。最後,詐騙集團會指派一名成員,假扮為受害人親屬的朋友,到交收地點收取現金騙款。另一方面,集團亦可能會再指派另一名成員到交收地點附近進行偵察,及從遠處監察整個交收過程,並向集團匯報交收情況,確保交收過程順利,以及減低被警方發現或者拘捕的機會。

郭指,除了特定地點進行交收之外,騙徒亦有可能會直接到受害住所,或者到住所附近交收騙款。另外,亦有部分騙徒會要求受害人以銀行轉帳方式,轉帳到騙徒提供的傀儡銀行戶口。

警方檢獲銀行卡、現金、手提電話等證物。(鄭嘉惠攝)

扮「同事」、「上司」 著受害人協助代購及轉帳應急

此外警方亦都留意到比較少見行騙手段。第一,騙徒會先打電話予受害人,假扮為受害人公司同事,並要求受害人替他向一間騙徒自己虛構的公司代購產品,並且代為支付購買產品費用,並提供一個銀行戶口號碼給受害人轉帳。最終,待受害人轉帳「代購費用」後,騙徒便會失聯,待受害人及後聯絡他真正的同事才知道受騙。

第二,騙徒會致電受害人,並假扮為其上司。當受害人相信後,該騙徒會聲稱自己需要小額金錢應急,並會要求受害人到附近的自動櫃員機,按佢的指示進行轉賬。

當受害人到咗自動櫃員機並打致電騙徒,騙徒會才著他登入賬號,然後叫他輸入騙徒提供的銀行戶口號碼。當輸入完銀行戶口號碼之後,自動櫃員機會進入到輸入轉賬金額頁面。騙徒會在此時,聲稱受害人需要在該頁面再輸入多一組「34567」的密碼,然後按確定才可以進行轉賬。最終,受害人宗半信半疑下跟隨騙徒指示,導致他轉賬了34,567元至騙徒的銀行戶口。

警方提醒市民,電話騙案手法層出不窮。市民應該時刻保持警覺,以免誤墮電騙陷阱。警方強調,由於現時電話號碼採取實名登記制,如果市民借出電話號碼供其他人使用作不法用途,亦有機會干犯相關罪行,因此呼籲市民切勿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出售或者借給其他陌生人使用。

最後,警方重申,任何人協助詐騙集團或涉及任何相關的詐騙行為,都有可能觸犯《盜竊罪條例》第210章16A條「欺詐罪」,最高可判監14年。而傀儡戶口持有人,有可能觸犯《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第455章25條「洗黑錢」罪,最高可判監14年以及罰款500萬港元。

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主管督察林國憲表示,在警方偵破私的案件當中,大部份受害人為長者。騙徒會打電話予長者,假扮他們的親屬和朋友,以各種的原因,製造急切性的情景,令長者心急而造成損失。因此提醒市民,要小心核實來電者身份。

由於騙徒亦會從不同渠道搜集受害人及其親屬朋友資料,並藉此提高可信性。警方提醒市民,不要隨便向陌生人透露個人,或者親屬朋友的敏感資料。 另外,現時騙徒亦會利用其他人的身份證明文件,用作登記電話卡或者開設傀儡戶口收取騙款。因此,為杜絕這些情況,如果市民不慎遺失身份證明文件,應要盡快報失。

此外,由於受害人大多為獨居老人,故此警方呼籲市民,可以多加留意家中或鄰居長者,與他們多溝通、減少距離感,向他們更新近況,降低騙徒的可信性。

80多歲李伯伯收到假扮其女兒的騙徒電話,稱因為駕車撞倒人需繳交5萬元保釋金。幸當李伯伯到街上提款時,看見警員並上前查詢剛才是否有交通意外發生,才得悉並無此事,一切只為騙徒說辭,未有造成金錢損失。

80多歲李伯伯收到假扮其女兒的騙徒電話,稱因為駕車撞倒人需繳交5萬元保釋金。幸當李伯伯到街上提款時,看見警員並上前查詢剛才是否有交通意外發生,才得悉並無此事,一切只為騙徒說辭,未有造成金錢損失。(鄭嘉惠攝)

另外,警方亦有透過新聞及網上廣告等發放最新防騙資訊,若市民有任何懷疑,都可致電警方防騙熱線18222,或在街上向巡邏警員查詢。警方亦推出了「防騙網站」及電話app 「防騙視伏器」,供市民查核電話號碼、網址、電郵、社交媒體帳戶、及不同銀行的收款戶口,是否有詐騙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