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破兩販毒案拘3人 檢2040萬元大麻花 揭主腦遙距聘司機販毒

撰文:陳浩然 凌逸德
出版:更新:

海關過去兩個月內破獲兩宗海路貨櫃及速遞快件販毒案,共檢86公斤大麻花,市值共2,040萬元,拘捕3人。在首宗案件,海關人員檢查由加拿大抵港的海運併裝貨櫃,在其中一批報稱木製家具的貨物中,搜出約76公斤的懷疑大麻花毒品。人員其後發現幕後主腦遙距操控販毒流程,以800至1000元聘請多名電召貨車司機運送毒品。而在另一宗案件,海關人員在一個由南非抵港、報稱載有機械零件的速遞快件,並檢獲約10公斤懷疑大麻花。

懷疑收藏大麻花的木具。(陳浩然攝)

港口及海域科貨櫃貨物檢查組署理高級督察陳杰論向傳媒交代案情指,早前海關人員扣查一個由加拿大抵港的海運併裝貨櫃。貨櫃內有11批不同種類的貨物,其中一批報稱為家居用品。由於貨品寄至個人收貨人,其報稱地址亦不完整,寄貨人和收貨人均無任何的海運紀錄,海關人員遂扣留該貨櫃作進一步的檢查。

人員於上周四(5日)在葵涌海關大樓檢驗貨櫃,並在貨櫃中間位置檢出該批報稱家居用品的貨物。該家居用品為三件木製家具,其中是兩件是木櫃。人員進行X光檢查後發現影像有可疑,遂打開木櫃檢查,發現內藏多包以真空包裝的可疑草本植物。經快速毒品測試,草本植物樣本對大麻呈陽性。人員在兩個木櫃中檢出約76公斤的懷疑大麻花毒品,市值約1800萬元。

海關指出,販毒分子將懷疑的大麻花收藏在木製的傢俬裏,並以真空包裝企圖掩蓋大麻花的強烈氣味,企圖逃過海關人員的偵查。但經前線人員檢查,最終成功找到這批毒品。

海關發現X光有可疑現象,檢查後發現內藏懷疑大麻花。(陳浩然攝)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三組高級調查主任梁開業指,海關毒品調查科人員接手跟進調查後,鎖定一個位於元朗的物流倉庫,隨即在周一(9日)下午拘捕2名男子,年齡分別為32及40歲,同為電召貨車司機。當日一名男子首先到貨倉收貨,將貨物運上貨車後,便駛至元朗市一個空地,將貨物交給另一輛貨車,該貨車司機接過貨物後便將其運送到大埔。海關人員見時機成熟隨即拘捕兩名司機,經調查所得,二人分別收取了800至1000元的報酬,負責提取及運送貨物,二人暫時獲准保釋後查。

海關人員向傳媒交代案情。(陳浩然攝)

其後海關人員昨(11日)在天水圍區拘捕另一名年約33歲、 報稱司機的懷疑涉案男子。海關相信該名男子為幕後主腦,負責安排物流,為貨物的最終收貨人。人員拘捕男子時,亦在其身上檢獲少量毒品,包括可卡因及氯胺酮,案件仍然在調查中。海關形容,販毒分子非常狡猾,利用不同物流的司機、甚至多重的電召貨車司機,企圖掩飾販毒罪行,遙距操控販毒流程。海關相信已成功堵截貨物源頭,阻止毒品流入本港市面。

就第二宗案件,海關人員於8月18日在深圳灣管制站,截查一批由南非抵港、報稱載有機械零件的速遞快件,並檢獲約10公斤懷疑大麻花,市值約240萬元。人員發現該批貨品描述與X光影像並不相符,遂進行深入查驗,發現毒品收藏在一個木製品內。海關指出,人員在高科技設備配合下,收藏手法無所遁形,案件仍然在調查中。

海關向物流業界呼籲,遇上新客戶時務必小心,尤其加倍留意僅用即時通訊軟件溝通的新客戶。海關又提醒,業界可享新客戶索取貨物資料,例如貨物報關單或單據、甚至公司證明文件,以作參考之用,從而減低販毒機會。海關最後重申,將繼續留意販毒趨勢,打擊販毒活動。

海關重申,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根據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市民切勿以身試法。根據《危險藥物條例》(《條例》),大麻及四氫大麻酚屬定明的危險藥物,除非符合《條例》的相關要求,否則進口含有大麻或四氫大麻酚的產品(包括食品或飲料)一律被禁止。市民須留意有關產品的包裝標示,以免誤墮法網。
市民可致電海關二十四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或網上表格(eform.cefs.gov.hk/form/ced002)舉報懷疑販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