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億液態可卡因偽裝成白酒 海關歷來最大宗 截海運貨櫃拘兩男

撰文:馬耀文 梁曉晴
出版:更新:

海關偵破歷來最大宗販運液態可卡因案件,在一個由巴西抵港、報稱載有逾700箱的紅、白餐酒及果汁的海運貨櫃內,檢獲共444公斤偽裝成「白酒」的液態可卡因,市值4.9億元。海關人員再在長達26天的監控遞送行動中,拘捕兩名涉案非華裔男子,並正繼續調查案件,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販運液態可卡因案件,檢獲444公斤懷疑液態可卡因,市值4.9億元,拘捕兩名非華裔男子。海關港口及海域科港口管制課監督呂智德(左起)、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黃浩然及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一組指揮官曾建邦交代案情。(馬耀文攝)

海關毒品調查科在去年12月進行反毒品調查,留意到有販毒集團打算在聖誕前夕,經海路偷運大批毒品來港,於是加強情報搜集,聯同港口及海域科人員分析可疑貨物資料,鎖定一個由巴西入口、報稱載有706箱紅、白餐酒及提子汁的海運貨櫃。

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販運液態可卡因案件,在一個巴西抵港、報稱載有706箱紅、白餐酒及果汁的海運貨櫃內,檢獲444公斤懷疑液態可卡因,市值4.9億元,拘捕兩名非華裔男子。(馬耀文攝)

海關在去年12月19日檢查該個海運貨櫃內所有貨物,發現部分報稱載有白酒的紙盒有重新包裝痕跡,重量亦不一致,其中可疑紙盒封口位置明顯較其他紙盒有更多膠水,打開後發現利用透明膠袋包裝的報稱白酒,外觀驟眼看與貨櫃內其他白酒無分別,惟可疑膠袋近袋邊位置並無印上生產編號及生產日期,引起海關人員懷疑。人員於是對所有飲品進行快速毒品測試,揭發其中37箱「白酒」對可卡因測試呈陽性,合共檢獲148包、共重444公斤的懷疑液態可卡因。

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販運液態可卡因案件,檢獲444公斤懷疑液態可卡因,市值4.9億元。案中液態可卡因(左)與同一批次的白酒(右),外觀驟眼看上去沒有分別。(馬耀文攝)

海關其後將載有液態可卡因的包裝還原,放回原先的貨櫃,再送回貨櫃碼頭,進行監控遞送行動。其間毒販先指示物流公司將貨櫃送到元朗交收,惟無人現身收櫃;經過一段時間後,販毒集團成員才再現身,親自到物流公司貨櫃場提取貨櫃,送到青衣一空地存放。掌握主要成員身分及角色後,海關於本月13日先在元朗拘捕一名安排涉案毒品海路運輸的男子,翌日再在葵涌拘捕一名負責在本地接收及儲存貨櫃的男子。兩人均為非華裔,分別38歲及50歲,其中一人報稱無業,另一人報稱為運輸公司負責人。

海關港口及海域科港口管制課監督呂智德形容,毒販「花盡心思,用極度高明手法」收藏毒品,除令毒品驟眼看上去與同一批次的白酒完全沒有分別,亦使用與原裝膠袋完全一樣的物料製作精細包裝,並在貨櫃混入大量餐酒及果汁掩飾,令毒品只佔總貨量5%,海關人員需仔細比對包裝、重量等每個細節,抽出液體作不同測試,才能發現毒品。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一組指揮官曾建邦指出,販毒集團分工仔細,由前期海路運輸,到抵港後本地運送,以至最後接收貨櫃,均由不同成員處理,企圖以「斬件式分工」擾亂調查及增加海關掌握物流情序的難度,並藉着突然轉變交收手法,觀察有無海關人員正在監控貨櫃,至認為安全時再突擊提取貨櫃,以逃避追查,手法「精密謹慎」。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黃浩然表示,今次行動相信已成功阻止相關毒品流入本港,令販毒集團蒙受4.9億元巨額損失;海關仍在調查案件是否涉及黑社會,以及是否已瓦解涉案販毒集團等。海關在去年全年共檢獲近9.5噸各類毒品,較2022年的6.9噸高逾三成;其中去年截獲經海路運抵本港的毒品有3.7噸,較前年的3噸多約25%。黃浩然強調,海關會繼續以專業及決心堵截毒品流入香港,並與本地、內地、澳門及國際執法機關加強情報交流,打擊跨境販毒活動。

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販運液態可卡因案件,檢獲444公斤懷疑液態可卡因,市值4.9億元。(馬耀文攝)

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市民可致電海關24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或網上表格(eform.cefs.gov.hk/form/ced002)舉報懷疑販毒活動。